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5-21
曾昭安
先秦时期,油都是从动物脂肪中提取的。有文字记载以来,油一开始叫“脂”或“膏”。《释名》曰:“戴角曰脂,无角曰膏。”比如,牛油、羊油称脂,猪油则称膏。还有另一种解释:凝固成固体的称脂,融化成液体的叫膏。
到了汉代,已经出现了植物油。最早的榨油原料是芝麻。芝麻因为是张骞从西域胡地带回的,所以最早叫“胡麻”,所生产的油叫“胡麻油”。据史料记载,在西晋以前,芝麻油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食物烹饪中了。
在宋代,榨油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用于榨油的油料作物开始增多,包括大麻油、菜籽油、苍耳子油等。据《梦溪笔谈》记载:“今之北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
问世于明朝晚期的《天工开物》中,详细介绍了10余种油料作物的出油率、油品的性状及优劣排名:最好的是胡麻、莱菔子、黄豆、菘菜子;其次是苏麻、芸苔子;再次是茶子、苋菜子;最差的是大麻仁。对于制油工艺,书中提到了一种“水煮法”,这种方法被用来从蓖麻和芝麻中取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水代法”。用水代法制取的芝麻油,就是如今的“小磨香油”。
(《老年生活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