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明代蒲州孙鼐墓后四进士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4-04-02

□记者 张建群 薛丽娟 文图

3月23日,去永济探访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条名寺栖岩寺塔林归来路上,发现在北郑村西的路旁有一块崭新的文物保护碑,上前看后发现,原来是永济市级文物保护碑,上书“孙鼐墓”。

孙鼐墓保护碑朝东,其后是平整的田地,田间栽着果树。保护碑旁是一簇冬青,不知是刻意为之,还是村里的道路绿化,总之为兀然独立的保护碑增添了几分生机。

永济在隋唐与明清之际,名人名宦辈出,但是孙鼐这个名字却鲜有听闻。回去后与永济市文物保护中心的朋友联系,询问有关孙鼐的情况。朋友非常热情,立刻发来相关材料,由此为我们打开了一段墓碑后的历史记忆。

墓主乃进士之父

原来,孙鼐墓是在国家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列入保护范围的。相关材料显示,多年以前,此墓有一百平方米左右的面积,有较高的封土,也就是有一座高大的墓塚。后来村民平田整地时,将封土推平。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可能这里也不会立上文物保护碑了,封土推平后,人们在耕种土地时又发现了一块墓志铭。恰逢永济市文物保护单位三普,根据这块墓志铭,将此地定为永济市文物保护单位。

那么墓主孙鼐到底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墓志铭上的记录吧!

根据永济市文物保护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墓志铭的题为:明赠文林郎监察御史厚庵孙公及配封太孺人李氏合葬墓志铭。可知,这是明代赠文林郎监察御史孙厚庵先生和他的夫人李氏的合葬墓。这个赠字意为皇帝追封、追赠的,是一种荣誉而不是实职。

据文物保护部门的简介:孙鼐墓,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三月十九日立石。现藏永济市博物馆,距今已有四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墓志长方形,高93厘米、宽88厘米。盖题篆书,与志题同。志文内容28行,每行29字,楷书。

资料显示:孙鼐(1478~1522)字良辅,号厚庵,明蒲州(今永济市蒲州镇)人,继承家世经商传统,知名于关中、淮浙间。子永思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接下来,是几个名重当时的人物:唐时英撰文,郑本立书丹,樊献科篆盖。在志文中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墓主孙鼐的儿子孙永思,他与唐时英、郑本立、樊献科成为孙鼐墓后的四位进士、官宦,均有相当的作为。文章后边我们会具体叙述。

墓志铭略记生平

【盖文】

明赠文林郎监察御史厚庵孙公及配封太孺人李氏合葬墓志铭

【志文】

明赠文林郎监察御史厚庵孙公及配封太孺人李氏合葬墓志铭赐进士出身抚陕西等处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滇南唐时英撰

赐进士第文林郎巡按陕西江西道监察御史年家晚生兰溪郑本立书

赐进士第文林郎巡按直隶江西道监察御史年家晚生缙云樊献科篆

公讳鼐,字良辅,其先蒲州人。始祖善甫生彦才,彦才生志常,志常生维温,维温生逻,逻娶杜氏实生公。公家世世服贾,往来淮浙间。公幼即为诸生业,不也。公则时时之中,避三原大贾间,三原大贾无不谓公于贾当奇胜无疑矣。以故每之淮浙,人人争公与同舟,指可掬也。至则各以公意行,又无不人人息十倍,而公一不问,日高会饮,酒醉即歌,相也。诸大贾乃辄讼所收息,不相下公又辄为居间,按其息经听焉,人人又无不曲听公。公虽游于大贾中,然天性孝友,于淮浙货,属与时相争,旦夕且息十倍矣。一日,念洗腆庆父母,即中夜起,垂槖中懋迁焉,不取盈。母杜每伏腊倚门望公,公已牵车归矣。公尤喜用睦所为视衣食者。家有寡姑一人,寡女兄一人,亡女弟遗幼女一人,而臧获之属亦与焉。恂恂与乡人处,里中少年又数侮之,公以谓御史君曰:“吾恨不为诸生至此也。”亡何,御史君为郡诸生高第矣。孺人,郡三老宗潮女也,母米氏当不说其家妇及其子,孺人以为言,母子如初也。公在淮浙时,则孺人有舅之丧,丧具皆簪珥也。曰:“亡论吾夫牵牛车归,犹尚折券它客前,即令哀不可为而问后事,归何以为辞,则簪珥将安施焉?”公孺人事姑,如公事公之姑与公姊甥如公也。吾闻孺人所说母米氏者,则以御史君谓曰:媪爱儿孰与儿于永思也?永思,谓御史君矣。公生成化十四年九月六日,孺人生十八年八月二十有八日,嘉靖元年八月二十有一日公卒,至三十四年十二月十有三日孺人卒。男子二人:长即御史君,丁未进士;次永恩。御史君娶张氏,永恩娶田氏,继娶李氏、张氏,封孺人。女子一人,适杨良佐,卒,遗子杨孚,孺人为娶室,生一子,皆劳瘁而抚养成,俱卒。孙男一人,嗣德,郡诸生,娶景氏,继娶杨氏。孙女一人,则皆御史君出也。嘉靖三十六年三月十九日合葬于郡东之峨嵋原,余为铭。铭曰:

不没尔货,昭兹来许。有依者宗,实繁列女。代终阙夫,母德是予。百岁之后,归于其所。

简要意译这篇铭文,主要交代了蒲州孙家的几代先祖,讲述了墓主人孙鼐厚庵公和夫人李氏的生平事迹。

孙鼐生于1478年,卒于1522年,得年44周岁,可谓英年早逝。孙家世代经商,孙鼐本人智慧过人,在商界颇具影响。他为人至孝,曾经淮浙等地经商时,突然想起老母亲,立即往回赶,到家时正逢老母倚门眺望,可谓至诚感通。他对家中亲友也多有帮助,表亲外甥子侄,他都有资助。他的夫人李氏生于1482年,卒于1555年,享年73岁。从李夫人的卒年可知,她去世的时间为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而就在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半,发生了震惊当时的大地震。据历史记载,那次大地震,俗称天塌蒲州。蒲州与隔河相望的陕西华州及临近地区,因地震伤亡人口83万。

李氏夫人极有可能逝于地震,当时她的儿子孙永思在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为巡按,在江浙一带为国效命。

李氏夫人在丈夫孙鼐去世后,一人抚养儿孙,对公公婆婆及众亲友,与丈夫当年一样诚笃孝悌。她勤勉戮力,抚养大了孙子,并为孙子娶了妻,可谓劳苦功高。

从铭文可知,李氏夫人与丈夫合葬是在嘉靖三十六年,也就是震后一年多,蒲州的建筑和生产在慢慢恢复时。安葬他们夫妻的是儿子孙永思。

墓志铭涉四进士

据不多的历史记载可知,孙永思是进士,曾任陕西巡按。他字性孝,与墓志铭中涉及的三个人均颇有渊源。

其一为撰文赐进士出身抚陕西等处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滇南唐时英。查资料可知,唐时英(1499~1576)是明嘉靖八年进士,字子才,初号济轩,云南曲靖人,官至右副都御史、陕西巡抚。史书记载,唐时英任浙江平阳县知县时,曾经因为政绩显著、惠泽于民,他工作四年离任时,当地百姓远送十里,依依不舍。《平阳县志》曾记载:“吾郡平阳明兴以来,令去而思者仅四人:王唐张彭。”其中的“唐”正是县令唐时英。

嘉靖十年,唐时英受命任平阳知县,他到任后发现当地山明水秀,但老百姓生活困苦。经调研发现,百姓困苦主要原因是当地富户与官府勾结欺压百姓,富户瞒报多报田地侵吞国家税收。为此,他大力打击,遇到很大阻力。有人劝他:“识时务者为俊杰。”他说:“国家以百里之命付之,臣当以命图上,决不畏小人之汹汹而易其行。民病如此,不舍己何以为公?”结果他用了半年时间,查清田亩,还利于民,他还兴修水利、倡兴文教,深受百姓赞誉。后来,他一次次受到重用,官至陕西巡抚。正是在此任上,他与在陕西任巡按的蒲州人孙永思相识,受同僚之托,他为其父母撰写了墓志铭。

墓志铭上赐进士第文林郎巡按陕西江西道监察御史年家晚生兰溪郑本立书,提供了这样一条信息:浙江兰溪县的郑本立书写了墓志铭,郑本立也是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与孙永思是同年进士,所以说他是“年家晚生”。从他的巡按陕西江西道监察御史可知,他与孙永思不仅是同学,还是同事,同巡按陕西。因为这种缘分,他书写了墓志铭。

查阅史料可知,郑本立也非凡俗。据记载:郑本立(1515~1573),字充道,号东泉,浙江兰溪县城东隅人。少从凌瀚学,不妄与人交。明嘉靖丁未(1547)进士。授苏州府推官,有廉明声。擢御史,巡按陕西,正当地震后百姓失所,讹言煽动,本立悉意抚绥,袪蠹拯乏,饬有司宣布宽条,以安民心。朝议开矿,抗疏止之。再按江西,海寇未尽,兵多招募,帅无纪律。本立预督州县备赀储船只,督饬将领,至即起行,无敢犯者。邑人陆凤仪为人正直,为时宰忌,本立力荐之朝,于是积忤。不久,拜南京通政司参议,迁太仆寺少卿。性刚介,不趋附。年未50即乞致仕归。构“逸老堂”,以著述终。有《有斐亭集》行世。祀乡贤。

从资料可知,郑本立不仅性情刚正,而且体恤百姓,被当地人祀为乡贤。他的名字在蒲州孙鼐墓志铭中出现,亦增加了孙墓的保护意义。

孙鼐墓志铭中涉及的另一位进士是篆盖的赐进士第文林郎巡按直隶江西道监察御史年家晚生缙云樊献科。

由“年家晚生”可知,樊献科也是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与孙永思是同学。他是浙江缙云县人,诗词造诣颇高,古诗词网上有他几首诗,意境不凡。如《晓发唐山至隆平》:驱车聊骋望,寂寂几村家。泜水沿秋色,尧山逗早霞。露滋沙径草,风落野田花。十里孤城隔,含愁对物华。

除了文学造诣,樊献科还是一位廉能之吏,他字文叔,号斗山,初授行人司行人,后任南台监察御史、福建巡按御史等,有“铁面御史”的美名。在闽时,他轻车简从,悄然上任,整饬乡风,破除道士敛财迷信。其间,他清查官吏抗倭实绩,赏罚严明;屡次上书弹劾不法官吏,为民请命。在倭寇入侵时,他组织军民二十多天浴血奋战,保卫了泉州。他还在家乡的草堂建起书院,培育人才。他一生刚正不阿,清廉为民,受到人们的赞扬。

墓志铭上的铭文“不没尔货,昭兹来许。有依者宗,实繁列女。代终阙夫,母德是予。百岁之后,归于其所”,赞扬了孙鼐不贪财货,光明磊落,众人跟随,也赞扬了李氏夫人的德行操守,辛苦操劳。希望夫妇二人的德行永存,即使百年之后,也会得到弘扬和传承。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