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纪录片《何以中国》:以影像寻根中国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3-14

□杨颖琦

“这就是文化的传承,历史是最好的见证人”“喜欢这里面小人物的故事,让我觉得历史也很生动”“是电影,是故事,更是历史”“文案太美了,是可以直接摘抄的程度……”

这部刚刚完结的文化纪录片在B站一经播放就引起观众热议,到今天播放量已经超过1650万,评分更是高达9.7分。在它的实时弹幕里可以看到,观众不仅被它优美的文案感动到,也为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所震撼。

文化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综合体,涉及一个社会的思想观念、制度仪式,人的生活习性、行为模式等方方面面,呈现出一体多元的总体特征,因此文化是社会历史生活的总和。探寻文化的起源和形成之路,是每个民族在发展之路中孜孜以求的目标,因为它不仅可以为我们指明民族的生存根基,还可以为我们每个民族成员找到文化上的归属感,成为社会意义上的文化人。

文化纪录片《何以中国》正是以中华文化寻根为主题进行发问,运用历史史料和现代解读双重视野,描绘了一幅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斑斓之路。在《何以中国》中,中华文明筚路蓝缕的演进之路伴随着文明的分化、统一及再分化、再统一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书同文、车同轨”的大一统局面。

追溯中国的起源,正史记载中只有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和夏商周王朝,但考古学已经重构了中国远古文明的起源与谱系,《何以中国》正是依托中国百年考古的丰富成果,追溯中华文明的根基、发源与早期发展,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图景。

纪录片分《秦汉》《摇篮》《星斗》《古国》《择中》《殷商》《家国》《天下》共8集,从迈向一体化的秦汉王朝讲起,进而溯源至旧、新石器时代之交,见证中华大地的先民走向农业定居,组成家庭和社会,建立早期信仰和文化审美,开始五湖四海间的交流,形成区域古国和早期文明,开启夏商周的王朝时代,直至秦汉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宏阔历史进程。在这以千年、万年为时间单位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华大地上文明的火种如何诞生,又如何由点到面,由分散到聚集,最后融汇成一个“大一统”的文明体。

影片中展现了诸多珍贵文物,以实物形式让我们看到了早期文明的物质形态,其中出土于陕西宝鸡的“何尊”,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这是迄今看到最早的、以文字书写的“中国”;位于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孔子徒人图漆衣镜”,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这些珍贵实物是探源中华文明的有力实证。

《何以中国》除了在整体上对中国历史沿革做出了大致的勾勒,还在宏大历史叙事之外,呈现了普通秦兵黑夫和惊、西去和亲的解忧公主、汉代边关驿站驿使啬夫弘、吹骨笛的贾湖少年,以及陶器上留下的一枚指纹,这些几乎湮没在历史中的小人物及其痕迹,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数千年前那些人的呼吸。影片将他们与秦皇汉武、孔子孟子等青史留名的历史大人物并置,拓展了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也重现了他们所生活的具体环境。在这里,历史不再只是英雄人物史,而是一群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曾经在这片华夏大地上生活着的芸芸众生。

近年来,一大批优秀纪录片不断拓宽着讲述故事的广度,也在挖掘着解读文化的深度。纪录片《航拍中国》将镜头“放飞”于天际,跟着镜头,我们可以跨越广袤中国,遍览千里江山,看见多姿多彩的中国;《“字”从遇见你》将镜头转向优美的汉字系统,通过动画、说唱等多种方式生动讲述汉字故事,将我们的文化基因娓娓道来;到今年已经播放第四季的《如果国宝会说话》,以每集5分钟的精炼形式,以国宝的口吻,带观众重新解读文物,讲述我们血脉中的家国情怀……

或远或近地勾勒着地理空间,或详或略地描绘着现实社会,或浓或淡地诉说着历史故事……纪录片以创新性话语,以影像和台词相结合的方式,生动讲述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展现生生不息的烟火人间,也让我们“从何而来”的回答更加真切、生动。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