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古人访友情谊深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2-21

□楚人

访友,顾名思义就是寻访知己朋友。古时交通不便,交通工具也远没有现代先进便捷,然而古人却能不避风霜雨雪,不畏舟车劳顿,来达成与朋友的短暂相聚,实质上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渡水复渡水,看花复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这是明代诗人高启在一次访友后写下的《寻胡隐君》,道出了访友路上的艰辛与快乐。元代诗人周权写过一首《访友》:“闲携绿玉枝,远诣诗老家。断涧秋木落,寒沙炯泉花。高谈意偶合,脱落逼仄歌。从容饭雕胡,屡瀹粟粒茶。亦复事文翰,醉字萦秋蛇。慷慨振吟袂,归途及栖鸦。”仿佛一幅写真图,从携杖远行到友人相聚,再到依依不舍踏上归途,描绘出了古人访友的整个过程。

对待前来探访的友人,主人自然要倾心接待。宋代诗人杜耒就用一首《寒夜》诗,讲述了接待友人的欢乐场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东晋时期,庐山东林寺名僧慧远与隐逸诗人陶渊明、山南道士陆修静交好,陶渊明和陆修静经常去庐山访友,三人相聚一堂,煮水烹茗,谈儒论道。一次慧远送客,依依不舍,不知不觉过了虎溪,留下“虎溪三笑”的友情佳话,后来还成为许多画家笔下刻画友情的生动素材。

古时多隐者高士,他们看破世事红尘,不争功名利禄,只愿高卧山林作逍遥游,来往的多是情趣相投的挚友,不避山高水长,不惧严寒酷暑,烹茗煮茶,诗酒酬唱,不胜欢洽。由于古代高士隐者遁世避居多选择“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地方,故很多画家笔下的访友画面,都离不开山林、雪原、溪流、小桥、茅舍的环境,清旷悠远,令人神往。宋代画家郭熙的《溪山访友图》、明代画家邵弥的《溪亭访友图》、清代画家王翚的《溪山访友图》等,都是访友题材的佳作。 (《西安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