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从梨花美到乡村美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4-02-09

记 者 张建群 薛丽娟 文

 实习生 陈柯邑 图

盐湖区店头村,对运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有些陌生的村名,但它其实离运城市区很近,就在市区正北方向20余公里的盐湖区泓芝驿镇。它走进记者的视线,是因为那里有两座清朝古建。依托两座古建,村“两委”一班人借助在外工作的本村人精心设计,长远规划,一幅美丽乡村建设的蓝图跃然纸上,令人期待、向往。新春来临之际,记者走进了这个梨园环绕的村庄。

店头村在几年前还不叫店头村,而是两个自然村,分别是南店村和北店村。这两个村子与著名的酥梨之乡王过毗邻,北倚峨嵋岭,南临涑水河,一马平川,视野开阔。这两个村子因为土地平整肥沃,原主产粮棉,后来人们发现附近的王过酥梨效益更好,便调整产业结构,也栽植了酥梨奔小康。这几年,盐湖区委、区政府和泓芝驿镇支持文旅融合,举办梨花节,硬化了村里的道路,建起了观景台,每年梨花盛开时,游客可以驱车去梨园,观梨花盛开,云蒸霞蔚,感受沃野千里、物我两忘,还可以在梨树下采蒲公英、割韭菜,体验田园生活之美。

前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南店村和北店村合成了店头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闫军功和村“两委”一班人想方设法促进村里的文化与经济共同发展,努力让店头村依托临近运城市区的优势,成为乡村振兴的典型。目前,他们对村子的发展有了初步的构想与设计。

让文物活起来 留住看花游客

要说店头村的文物,必须先说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店头村位于河东古官道两侧,古官道自古以来就是盐商、客商来往的大道通衢。商户长途跋涉到了这里,常常需要住店歇脚,因而有经营眼光的人便在这里开饭店、旅店,服务过路客商,时间久了便成了两个村庄,官道南侧的叫南店,官道北侧的叫北店,合在一起后又叫店头,意为客店铺头。自古以来,这个村子因为土地平坦肥沃、人们会经营,所以比较富裕。“仓廪实而知礼节”,村子里留下了两座古建,一座是北店的关帝庙献厅和主殿,一座是南店的后土庙献厅和主殿。从古建有关碑刻和梁脊板记录可知,两座古建都是清康熙初年的建筑,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这两座古建的附近还有两棵古树,其中一棵古槐虬枝盘曲,姿态不凡。树下有一座小小的碑亭,据村里的文化人王自立介绍,碑亭是村里一位妇女为了保护古槐,在村里修缮后土庙时义务为工匠师傅做了几天饭,请工匠免费修建的。碑亭上有王自立撰写的对联:古槐尽含千古秀;春光歇上万年枝。文辞简朴却颇具韵致,彰显了店头村人的文化追求。另有一棵高大的白杨,据说,此前有一棵更高大的,在解放运城时被伐去做了解放军登城的云梯,后来,树根上又长出了一棵小白杨,如今77年过去了,小树长成了大树。

前不久,在运城市区工作的店头村人闫学军得知关帝德佑山西文化传承有限公司想在运城复修乡村的关帝庙,以南方的模式传承关公忠义文化,他立即将公司有关负责人请到店头村,对村里的古建进行考察。负责人考察后觉得可以进行文化设计和包装,并且首先策划了腊八节面向广大村民赠送腊八粥的活动。

在取得地方相关部门的许可和支持后,他们将根据两座古建原来的建制进行一定的恢复,通过文化布置,让两座古建成为市民参加梨花节的一个看点。然后,在附近准备绿色健康的农家饭,免费供游客享用,以这种方式让游客放慢脚步,留下来,增加乡村的人气和活力。

关公的忠义文化与后土庙所倡导的厚德载物、敬畏自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店头村村“两委”一班人以“冷文物”激活“热经济”,传承乡村文化,让村中的文物活起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

让卫生室火起来 守护一方健康

在店头村的北店有一个村卫生室,其中的建筑宽敞,设备齐全,与一个乡镇卫生院的规模不相上下。更让人称赞的是,这个卫生室不仅有西医检查治疗设备,而且还有一个中医阁,患者可以在其中进行针灸、推拿等中医传统治疗。

据了解,这个村卫生室由原来的村小学改建。记者当天采访的时候发现,宽敞的大院里停满了各种车辆,除了本村村民,还有不少临近村庄的人们慕名前来就医。之所以有这样的吸引力,源于卫生室有一个从医40年的高大夫。他是北店人,由于从小身体较弱,很早就努力学医,先学中医,后来探索中西医结合的疗法,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深受本村和附近村庄患者信赖。冬季是流感高发季,所以卫生室里就诊的人较多。

据闫军功介绍,高大夫为人厚诚。他在多年的治疗中,常常为那些家境困难的人减免药费,扶贫济困,颇受患者好评。高大夫在平时的坐诊中,能做到贫富一个样、干部群众一个样,先到先诊,后到后诊,一视同仁。

根据该村村“两委”的设计,以后将不定期请省、市名老中医来卫生室义诊,丰富村卫生室的医疗资源,让人们享受到更好、更先进的诊治与康养。

把果库建起来 振兴集体经济

闫军功告诉记者,下一步,店头村还要在集体经济上发力。村里准备选择合适的地方,把村子里的果库建起来。这样既可以解决村民的梨果贮存和销售问题,也可以发展村集体经济。村子的经济发展起来后,给村民办更多的实事好事。

回来的路上,路过一家外村的果库,发现来自陕西蒲城的果客正在把果库里的酥梨装箱。听果客说,这批酥梨果型和色泽漂亮,口感也好,要出口越南。而这些酥梨中,就有店头村梨农的产品。可以想象,将来店头村自己的果库建成后,会吸引更多的外地果商前来,因为那里不仅有酥梨,还有设备较全的卫生室、高大宏伟的古建庙宇、健康可口的农家菜。这一切是包括果商在内的每一个外来者和村民都需要和喜欢的。

据了解,店头村里的梨园不仅建有观光台,而且还装有防冻风扇,初春有霜冻时,开启风扇,可以有效“驱寒”,保护梨花。

“古建+康养+梨花+古树”,一个村庄的幸福设计初具规模,在涑水河畔、峨嵋岭下,徐徐展开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