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春节:时间的法律建构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2-01

▲写春联 (资料图)

刘云生

年三十和正月初一为什么重要?在古代,这是记录旧年新岁的最重要时点和节点,也是权力认同、文化认同的标志性行为,是国家权力的神圣化、仪式化和日常化。

春节在中国流行了几千年,但到底哪一天过春节,或者说,哪一天算正月初一,历史上经历过几次变更。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布《太初历》,回归夏历,以寅月为正月,改元为太初元年,最终确立了春节的时间节点。从此以后的两千多年,正月初一就成为新正、元旦,成为新年的第一天。

春节不是时间的自然经历,而是权力建构的产物,是国家通过法律进行社会控制和管理的制度建构。春节为什么会与政治权力、法律制度产生关联?这涉及到春节的三大功能。

第一个功能:授时

年三十和正月初一为什么重要?在古代,这是记录旧年新岁的最重要时点和节点,也是权力认同、文化认同的标志性行为,是国家权力的神圣化、仪式化和日常化。

首先看神圣化。所谓授时,最早就是通过天文观测,确定每年的第一天从哪天开始,确定各个节气时点,指导农业生产。在古人看来,四季的更换循环是上天永恒不变的规律,只有“制天命而用之”的人才是上天选中治理人间的代表。按照《礼记·月令》,谁能够把控时间,谁就能明天道,懂地理,并据此确立人纪,形成权威而有效的治理体系。所以,古代的历书都由官方专业机构制定并由皇帝颁布,这就是“黄历”或“皇历”,其他任何人不得私刻盗印。唐代禁止民间翻刻历书,整个宋代推行历书专卖制度,《庆元条法事类》还规定了雕造盗印历书的各项惩罚措施,最高刑是杖一百,流放千里。到了明代,《大明律》明确规定私刻历书与伪造衙门印信、茶引盐引同罪,处理也最为严重:斩刑。洪武年间的《大统历》封面上还刻有警示标志和告发奖励字样:“钦天监奏准印造大统历日颁行天下,伪造者依律处斩;有能告捕者,官给赏银五十两;如无本监历日印信,即同私历。”

此外,历书对外代表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宋代因为不同历书的时间差引发过两起外交事件:一是北宋熙宁十年,苏颂出使辽国庆贺辽道宗耶律洪基生辰。因为宋历中的冬至节比辽历早了一天,所以,辽道宗具体哪一天过生日办庆典就演化成为两国的外交争端;二是南宋淳熙五年,金朝派遣使者来贺节,但两国历书又相差一天,结果自然又爆发另一场外交争端。由此可知,时间体系代表着最高、正统的国家权力。直到今天,我们还有国家授时中心,还有北京时间。一旦时间被别人控制,那就代表着主权的丧失。

其次是仪式化。《周礼》中设有“太史”一职,其目的就是正年岁并举行颁朔礼。从唐代开始,历书制定好以后,一般都会选择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颁历或颁朔仪式。比如明清两代都以每年的十月初一在午门举行颁朔大典,然后分别发往全国各地。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古代宗藩制政治体制中,中国经常向外藩赐历,作为宗主国对藩属国政治统治的仪式象征。据《明太祖实录》,洪武初年就有占城、爪哇、日本、安南、高丽、琉球、真腊、三佛齐等国家先后受颁《大统历》。

再看日常化。从唐僖宗乾符四年开始,中国的历书基本上实现了内容和格式的统一,一般包括节气、月大、月小及日期,还记载有阴阳五行、吉凶禁忌等关键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主导着老百姓的生活日常。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建房架梁,甚至经商出门都得拿出老黄历,翻来查去,要挑出个黄道吉日。一旦到了战乱时期,很多地区如果接不到朝廷颁发的历书,农民就很难知道哪一天哪一月该干什么,要是在市场上买来错误的历书,极有可能导致减产绝收。更重要的是,在政权更迭的非常时期,这种日常化的生活节奏也会随着政权的动荡而改变。根据《明季南略》记载,公元1649年十月,南明永历政权向两广云贵等地颁发了次年的《大统历》,闰月在十一月,也就是说春节要晚一个月。但清朝大兵压境,很快攻陷了广州和桂林,启用了清朝的《时宪历》,闰月在次年的二月。这样一来,清军占领的城市到了十二月底就开始过新年,而南明政权还有影响力的农村,到下个月底才开始守除拜岁,老百姓的生活日常也被裹挟进了政治权力的强势旋涡。

第二个功能:齐政

古人怎么来确立时间呢?简单来说就三个步骤:观测天象、对照地理、正位定时。比如二十四节气中有雨水,怎么来确定?第一个标准是天象,也就是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太阳黄经330度。如果一个人不会观测北斗星,也就辨不出东西南北,北京话调侃说“找不着北”,本义就是摸不清方向。第二个标准是地理。地上的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这叫春雨贵如油。这时候,水獭开始出没水中捕鱼,还一条一条地摆放整齐,古人谓之“獭祭鱼”,再过几天,鸿雁北归,万物萌动,春天就来了。最重要的是第三个标准,正位定时。古人在哪个地方观测北斗星?2020年5月,考古学家在河南河洛地区的双槐树发现了“河洛古国”的都邑遗址,其中就有北斗星天文观测遗迹,而此地正是被称之为“得天下之中”的地域,后代的中原、中国,就是指的河洛地区。换句话说,《周礼》所谓的“惟王建国,辨方正位”,就是要位居天下之中,才能精准辨识北斗星的方位,并以此来确定具体的时间刻度和季节变迁。这就可以解释中原为什么代表政治上的正统和至高无上,因为它位居天下中央,是正位定时的最佳方位,代表了地理空间的中心核心,代表了时间的制定和把控,自然也代表了权力的正统和权威。

古人既然通过空间来测定时间,这也决定了古代时间管理和空间管理的一致性,既以此确立公共权力的正当性权威性,也据此推行政令,统一行为,这就是所谓的“齐政”。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钟鼓楼,这是中国古代进行时空管理的最有效载体。历史上,北京有鸣钟击鼓迎新年的习俗,到了今天,击鼓少见,但鸣钟祈福迎新的习俗一直流行不衰。仔细考察,北京鼓楼建于元至元九年,最初的名字就叫“齐政楼”,南北成列,位居城市中轴线之中,就是古代进行时空管理的显性建筑和动态隐喻。

第三个功能:节庆

农耕社会,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这是顺应自然规律的生命节奏,也是社会化的生活方式。从远古开始,一到冬季,人们就通过各种各样的仪式祭祖酬神,报功感恩。特别是到了十二月,古人纷纷举行腊祭或蜡祭,国家公共权力机构开始祭祀天地百神。根据《礼记·郊特牲》,早期的公共权力机构除了祭祀天神地祇,农神河神之外,还会祭祀猫和虎。为什么?因为猫可以吃掉田鼠,虎可以吃掉野猪,让农民丰收。老百姓也在这一月祭祀先祖和五种家神。如此,几乎整整一个月都会沉浸在喜庆的酒肉歌舞之中。所以,十二月就直接被称为“腊月”。

这一个月也是劳农息民的最佳时刻。人们纷纷走向山林河川,狩猎捕鱼,走向公堂,从事集体祭祀和庆典,然后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腊月岁尽,新历新月新日的第一天就是正月初一,人们开始烧巨型的竹子,通过震耳欲聋的响声驱逐百邪,迎接新春,这就是最早的爆竹。(《深圳特区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