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11-07
魏仕俊
自古民以食为天,“吃”早已不是简单的温饱手段,更是一种刚需的社交方式。在我们交流吃席名场面和席间故事时,是否留意为什么叫“吃席”?
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着100多件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苇席,距今已有6000年之久。据专家推测,这些苇席应该是用来盖屋顶与铺屋地,而古人的吃住、祭祀、娱乐也就从这一张席子展开。
在西周时期,礼制成为重要的社会法则,礼更是寓于诸物的使用过程中,席子的“排面儿”也有别以往,用席成为一件“讲究事儿”,数量、大小、纹饰、陈设位置都显示着身份等级,昭示着社会地位。周以降,筵席制度发展逐渐完备,“筵席”与“吃席”也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
(《国家人文历史》)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