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7-14
□董妍
我国成型的枕头出现于商朝。东晋王嘉在《拾遗录》中记载,殷纣王有“玉虎枕”,上有“辛帝九年献”等题款,因为古人将虎作为氏族图腾或保护神,认为其有祛邪避魔的作用,因此由玉石制作而成虎头枕。
白地黑画花色地书法八角形枕 (资料图)
在一些文学作品或是电视剧中,我们常能看到古人睡觉时所用的枕头多为半尺多高,而且还是硬邦邦的木质、石质等,难道他们睡在上面不硌得慌吗?
其实,远在战国时就有“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的记载。古人的枕头大多既高且硬,因为他们选用的材料为竹、木头、石块、陶瓷或是金属,考古人员还发现了青铜枕、金枕等。这种睡硬枕头的习惯至今在我国一些地区还保留着,比如有名的“关中百怪”中,就有一怪是“枕头砖来代”,因为古人认为睡硬枕可以使人睿智。而且,虽然叫“枕头”,但古代的一些硬枕其实是垫到脖子下面,如果能贴合使用者颈椎的生理弧度,不但能给颈椎提供支撑,还能让颈部放松,睡得更舒服。
其次,在古代,人们十分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无论男女老少从不剪头发,平日将头发盘成复杂的发髻,尤其是隋唐五代时期的女性,特别喜欢高耸华丽的发髻,睡觉时依然用钗或簪固定发髻。如果使用软枕,容易弄乱发型,睡硬枕则可固定发髻。宋代以后人们的发式趋于简化,很容易盘梳,瓷枕的造型逐渐更科学合理,增加了后脑与枕垫物的接触面,终于成为可长时间枕睡的头枕。
虽然硬枕是古人的首选,但也不乏各种特色软枕。由于材质的原因,遗留下来的软枕较少。现存最为知名的软枕是西汉南越王赵眜墓中出土的一件丝囊珍珠枕,大部分已经朽烂,只有珍珠尚存。 (《北京日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