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西安钟楼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7-13

□王雄文

说起钟楼,人们不得不佩服它建造的精致和宏伟的英姿。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会处,凡来西安旅游之人,必登临钟楼,一览西安城市的风采。

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移建于现址。昔日楼内悬一口大钟,每日击钟报时,故名钟楼。钟楼为砖木结构,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整个建筑通高36米,微翘的屋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雕梁画栋,美丽壮观。其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长、宽各为35.5米,四面正中各有高宽约6米的券形门洞。

钟楼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由台阶上至基座的平台可进入一层大厅。钟楼的建造应用了唐宋建筑的法测,又有明代建筑的革新,整体呈典型明代重檐三滴水建筑艺术风格。楼分两层,下层为一重屋檐,上层有两重屋檐,四角攒顶覆盖碧色琉璃瓦,各层有斗拱凿景彩绘,四周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尤其是各层均饰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优美的图案,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

钟楼上部为三重四面攒尖顶结构,由斗拱支撑。最明显的金顶高1.90米,上粗1.42米,下粗1.12米,金顶底座高2.20米。原为木质内芯,外包一层铜皮。

古时,钟楼是用来鸣钟报时的,现悬挂于钟楼西北角的一口巨钟就是例证。说起这口巨钟还有一段故事:唐朝时,唐景云二年,在今西安北广济街南口,有一座迎祥观,距现在的钟楼约1000米,上挂有一口铜钟,高2米,直径1.5米,重6吨,名曰“景云钟”,其做工精致,声扬数十里。到了明代,钟楼由广济街迁至现址,因铜钟移位后怎么也敲不响,于是就铸有一口铁钟悬于钟楼。原景云钟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为国宝级文物。现在钟楼上使用的钟是1997年重铸的,高2.45米,重6.5吨,钟裙外径1.65米,纹饰、铭文酷似原钟,音质嘹亮雄浑,可与原钟媲美。著名建筑大师张锦秋为之设计了仿古的钟架,游客可到钟楼上敲钟,以祈福平安、吉祥如意。 (《陕西工人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