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7-13
□郑文静
800多年前,苏州人叶梦得写了本避暑的书。叶梦得20岁时就已经考上了进士,年轻有为,陆续担任丹徒尉、翰林学士、户部尚书、尚书左丞等。他还是颇有名气的词人、笔记小说家、藏书家、文献目录学家、诗词理论家……才子叶梦得,还有颗“八卦”之心。
绍兴五年,梅雨季才过去,暑气升腾,叶梦得在家里待不住了。每天早上,他都派一个仆人背着小榻,在山上找一个“泉石深旷、竹松幽茂”的地方,一边避暑,一边和儿子、学生聊古今杂事、谈名人八卦,并把这些故事写成了一本《避暑录话》。这本书里,有不少名人的夏日小八卦故事。
急躁的苏轼
酿酒屡屡失败
大热天,喝上一杯冰啤酒,那滋味别提多爽快了!900多年前,宋代的大名人们也好杯中这一口,只不过他们喝的不是啤酒,而是各种有着美丽名字的自酿酒。
酿酒毕竟是个技术活,有酿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载,自己家的仆人三天就能酿好一缸酒,不过苏轼却是屡酿屡败。
苏轼被贬到黄州时,做了一种“蜜酒”,不过喝过的人都腹泻不止。“蜜酒”宣告失败。苏东坡却没有就此放弃,被贬到惠州后,他又尝试做了一种“桂酒”。至于这酒的口味,苏轼的两个儿子说就像是屠苏酒,也不怎么样。
照理说,苏轼是位大名人,他收集到的酿酒秘方应该不会太差,怎么就一次次都失败了?叶梦得认为是“公性不耐事,不能尽如其节度”。大概说东坡先生性格比较急躁,可能在用料或者时间上,没能完全按配方制作。
欧阳修上山避暑
用荷花玩“击鼓传花”
上山避暑,可以说是宋代文人面对夏日的第一选择。宋仁宗庆历八年,当时的扬州知府欧阳修,就在蜀冈中峰大明寺里修了一座平山堂。
到了夏天,平山堂里文士云集、高朋满座,大家饮酒取乐直到深夜,附近邵伯湖的千余朵荷花,都成了他们“击鼓传花”行酒令的道具。
叶梦得在考上进士那年,专程选在六七月的大热天去参观平山堂。据他描述,这里环绕着参天古树,还有千余“大如椽”的竹子,就算在炎炎夏日,也能把太阳遮得严严实实。
叶梦得去平山堂时,欧阳修大宴宾客已经是40多年前的事情。
巧的是,叶梦得居然还遇上一位亲眼见过欧阳修的老僧人,僧人已经80多岁,提起旧事却历历在目,“犹能道公时事甚详”。叶梦得也化身“小粉丝”,在自己的小池塘里种满莲花,准备到第二年花开时,和朋友们细细讲这段奇妙的故事。
(《现代快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