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06-2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蓝庆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史方圆在《北京日报》撰文指出,民营企业已成国家创新生力军,要引导民企更好参与重大创新。
文章指出,目前,我国技术创新成果70%源于民营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二十的民营企业专利授权率均超过80%,远高于同年全国水平的55%。民营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专利发明质量,初步具备参与国家创新能力。民营企业凭借庞大市场体量和研发优势开展技术创新,在红外核心器件研发、芯片、高铁等领域的攻关成效也很显著。民营企业已成为科技创新重要主体,对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提升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我国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宏观层面深入践行“两只手”理论,政府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中央到地方探索市场开放的各类举措降低了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市场准入门槛,法治环境也在不断改善。
同时,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创新面临一些困难:受限于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要素资源的约束等因素,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动力仍然不够;民营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创新投入不断增加,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已成为我国创新生力军,初步具备参与国家重大创新的能力,但是民企参与国家重大创新实力依然不强;参与重大项目政策环境仍需改善。
民营企业已成国家创新生力军,有效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创新并非朝夕之功,需要完善政策支持,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加大支持力度,提升企业创新实力;做好链接国企民企以及科研机构各主体的有组织科研。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