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6-14
刘永加
想通过调研了解实情,必须放下身价,与百姓打成一片,真心真意去问询,虚心去向百姓学习,实实在在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这样百姓才能掏心窝子,给你交实底。这样的调研才会有成效,人们才会更拥护。
在明代,多有官员走进百姓中间,去知民情解民意纾民困。明宣德年间江南巡抚周忱便是其中著名一例。
周忱,字文襄,江西吉水人。永乐二年二十三岁时考中进士,得选庶吉士,进学于文渊阁,后升任刑部员外郎等职。
明宣德五年九月,正担任工部右侍郎的周忱被任命为江南巡抚,总督税粮。而此时的江南作为发达地区竟然拖欠国家税赋。
周忱来到江南,第一件事就是深入了解百姓的疾苦。他“尝去驺从入田野间,与村夫野老相语,问疾苦。每坐一处,使聚而言之,惟恐其不得尽也”。然而,百姓竟不知他就是巡抚,自然是有话便说。
一天晚上,周忱微服私访,经过一个村时,见树下有个人坐着乘凉。周忱上前同他搭讪,两人谈起农家田间之事,很是投机。直到属员找到这里,那人才知面前的人竟是江南巡抚。就这样,周忱从百姓口中了解到了许多实情。
明史学家黄景昉曾评价他说:“周文襄每有兴革,必与官吏士民反复议始行。如细布一法,召东门黄婆入行台计之,往往留语至夜分。”农事找农夫计议,纺绩之事找纺婆计议,这也许就是周忱的工作行之有效的原因。所以搞调研,必须真诚地走进百姓,去寻方问药。 (《北京日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