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6-09
□朱辉
一盘子菜,许多双筷子先后夹,这是共餐制最大的问题。幽门螺旋杆菌极易因此传播。近两年,公筷一度在宴席上流行。但时间久了,许多人还是嫌麻烦,于是多双筷子在盘子里翻腾,又成常态。
从分餐制变成共餐制,在中国古代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最终实现于宋代,元代之后更为流行,这一演变是诸多因素共同促成的。首先是门阀观念的松动,阶层之间有了流动渠道,尊卑不再那么讲究。其次,服饰上从宽袍大袖渐渐变成了较为贴身的窄袖,一桌人进餐时,袖子不至于扫到旁边人的碗碟。再次,到了宋朝,商业越来越发达,饭馆的房租成本越来越高,一人一张桌子,着实太奢侈。
到了元朝以后,共餐制进一步得到推广,据说与火锅的流行颇有关联。蒙古人习惯于什么都可以涮,既方便又快捷。而且,围着火锅进餐,气氛很容易烘托得热闹而和谐。他们入主中原之后,火锅很快得到了全民认可。
纯粹的分餐制,每人面前一盘菜,绝无互相夹菜的可能,也无需准备公筷。只是对于中国人,这样吃饭,口感体验太单调了。
分餐与共餐相结合,应该是最理想的选择。一大桌菜,各取所需,既有“共”也有“分”。当然,只需要习惯公筷、公勺即可,那一点不便,只要不是极懒的人,应该都能克服。
(《今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