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古代夏天有多热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6-13

张勇

诗仙李白通过《丁督护歌》描绘了劳动人民在炎热的季节里拖船的劳苦情景。其中的“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实在精当!吴牛指江淮一带的水牛。吴地天气多炎暑,水牛怕热,见到月亮却误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曾写过一首《郑群赠簟》,其中有句“自从五月困暑湿,如坐深甑遭蒸炊”,把暑热比做炭窑、蒸锅。唐代王毂在《苦热行》中把高温环境比大洪炉:“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曾做过类似比喻的还有宋朝的梅尧臣。他在《和蔡仲谋苦热》中说:“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人亦畏絺綌,况乃服冠袍。广厦虽云托,呼风不动毫。未知林泉间,何以异我曹。蝇蚊更昼夜,肤体困爬搔。四序苟迭代,会有秋气高。”真是热得可以,梅老先生已经在替鸟兽说话了。

面对暑热,宋代的戴复古感慨更多,一口气写下了《大热五首》。在其一中,他说,“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把(人所处的)高温环境比做熊熊燃烧的砖瓦窑。

古诗中,也有通过描写流汗来表达人体在苦热中的状态。例如,唐代司空曙的“啸风兼炽焰,挥汗讶成流”;唐代范灯“六月季夏天,身热汗如浆”;宋代戴复古“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发泼”及宋代张耒的“欲动儿先汗如雨”。

 (《科教新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