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运城时空>

以黄河龙门文化推动河津高质量发展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03-29

李昭阳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文化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我们研究挖掘、继承弘扬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对于激励40万龙门儿女坚定文化自信、延续历史文脉,助推河津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河津古称龙门,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黄河、汾河两条河交汇的金三角地带,是黄河龙门文化的发生地,同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黄河龙门文化的深邃内涵就是由大禹治水、鱼跃龙门优美传说和自然地理条件等元素经过历代河津人不断传承、熏陶、培育形成的“勤劳睿智、明理尚贤”的品格,“质直好义、崇德向善”的情操,“坚韧不拔、乐于奉献”的气质,“开放包容、求新图变”的胸怀,“忠诚善谋、爱国尽责”的担当,“开拓创新、勇为人先”的精神。这些品格、情操、气质、胸怀、担当、精神等要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河津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举止,体现了河津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黄河龙门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博大精深,在河津这块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大地上,英贤辈出,名扬华夏。从优美传说中探索黄河龙门文化的长度,主要的代表有“锦绣龙门两典故,平地一声响惊雷。四大八景河山美,天下古庙数高禖”。“锦绣龙门两典故”讲的是禹凿龙门和鱼跃龙门;“平地一声响惊雷”指的是禹凿龙门后的“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四大八景河山美”说的是河津境内的“邑中八景”“龙门八景”“麟岛八景”“午芹八景”;“天下古庙数高禖”即河津高禖庙。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索黄河龙门文化的厚度,主要的代表有“文有史圣武虓将,耿都子夏如宾乡。一代廉吏树典范,三王诗赋永流芳”。其中“文有史圣”是指“中华史圣”司马迁;“武虓将”指的是大唐虓将薛仁贵;“耿都”指历史悠久的耿国都城,位于河津境内;“子夏”是说孔子高徒卜子夏在河津西河设教;“如宾乡”指的是郤缺夫妇相敬如宾的典故发生在河津,河津又被称为“如宾乡”;“一代廉吏树典范”讲的是两袖清风的明代廉吏薛瑄;“三王诗赋永流芳”即世人敬佩的王通、王绩、王勃祖孙三代。从红色革命文化中探索黄河龙门文化的亮度,主要的代表有“革命先驱邓国栋,开国上将志诚忠。同仇敌忾惩倭寇,强渡黄河建奇功。”“革命先驱邓国栋”是山西省早期的共产党员、山西工人运动领袖、河津第一位中共党员邓国栋;“开国上将志诚忠”讲的是开国上将董其武;“同仇敌忾惩倭寇”说的是龙门儿女众志成城抗击日寇的历史;“强渡黄河建奇功”讲的是河津船工驾船摆渡协助50万人民军队渡过黄河的故事。从地域特色文化中探索黄河龙门文化的深度,河津的地域特色文化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开放包容中不断丰富,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具体表现为“工商贸易源流长,全国经济进百强。文旅融合高质量,大展宏图铸辉煌”。“工商贸易源流长”指河津有历史悠久的码头文化,素有“秦晋咽喉、西北门户”之称,自古就有龙门、苍头、连伯、船窝四个码头,水路由禹门口上行可至陕北、甘肃、内蒙古,下行到潼关、灵宝等地。“全国经济进百强”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河津一度是财政小县、人口小县、棉粮小县。龙门儿女求新图变,勇为人先,大力发展工业,河津市2002年一跃成为“三晋首富市”;2003年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县市”,成为山西省第一个进入全国经济百强的县市;2003年至2008年,连续六年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县市”,一度排名全国第69位。黄河龙门文化经过悠悠几千载的传承和演变,为40万龙门儿女注入了创新精神和拼搏基因,锻造了“争强好胜、勇为人先”的河津精神,为河津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当前,40万龙门儿女正深入挖掘、传承、弘扬黄河龙门文化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赓续历史文脉,把黄河龙门文化充分融入经济、文旅、民生等领域,丰富发展的文化内涵,为加快实现“产值过千亿、经济回百强,转型出雏型、奋斗创辉煌”的战略目标凝聚精神力量,以新的姿态向高质量发展进发。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河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干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效。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423.5亿元,同比增长7.1%,财政总收入61.2亿元,同比增长15.3%,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下一步,我们将以建设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河津先行区为总牵引,全力以赴拼经济、千方百计抓发展、提振信心稳增长,凝心聚力、合心合力、齐心协力,朝着“产值过千亿、经济回百强”的目标奋力冲刺、加速迈进。

“两个转型”实现“新突破”

坚持数实融合、数智赋能,推动传统产业全链升级,围绕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围绕碳基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碳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围绕精品钢产业集群,打造中西部重要的精品钢产业基地;围绕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打造全国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荣获“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荣誉;围绕新兴产业集群,重点推进数字经济、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灰陶琉璃等产业,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力争“十四五”末,新兴产业产值达100亿元。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抓好铝基新材料、碳基新材料、精品钢、科创园等四大产业园区建设,让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市场主体“繁星满天”,真正成为河津转型发展的“新高地”。阳光焦化集团、宏达钢铁集团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河津获“全国高质量发展十佳县(市、区)”荣誉。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数字经济三轮驱动,推动四区联动、五业并举,争当全省县域同步推进“两个转型”排头兵。

改革创新拓展“新局面”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设立“7×24小时”自助服务区,深入开展稳经济“六帮一增一稳”服务企业专项行动,累计减免税费7.2亿元。深化开发区“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实施市场主体提升行动,市场主体总量超过5万户,净增长16.5%,位列运城市第一方阵。为110家企业集中授信101亿元,用信企业52家43亿元,融资规模和金额均排名运城市第一。在全省县级首家设立5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发行6亿元企业债券,推动腾茂科技成功挂牌“新三板”,全面提速阳光焦化主板上市步伐。

文化事业实现“新跨越”

“河津固镇宋金瓷窑址”获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殊荣;河津灰陶列入山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9年10月,被确定为运城唯一的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级单位,投资1200万余元完成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升改造;被先后授予“中华诗词创作研究基地”“中华诗词示范市”称号;黄河大梯子崖、龙门景区成功创建4A级景区。

美丽河津展现“新风貌”

加快推进“一山两河”生态修复,大力谋划“双十工程”和“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项目,全力推进108、209国道综合整治,大力拆违治乱,压减平交道口,整体提升4个高速出口形象,基本扭转城市“灰土”形象。以“一升二评二治三建四改五化”等17项内容为重点,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累计打造示范村114个,2023年将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按照“打造节点、形成亮点”的要求,一体推进苍头村驿站、旅客服务中心、森林公园创建等项目建设,打造苍头古镇,形成沿黄旅游新亮点。

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龙门学校正式开工建设,2022年高考二本B类以上达线人数2029人,再创历史新高。持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河津市中医医院顺利搬迁新址,河津市医疗集团一体化信息化及5G医疗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河津市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加快创建“三乙”医院,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当前,河津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挖黄河龙门文化的时代价值,按照“政策引领、科技赋能、金融助力、人才支撑”的发展格局,守稳基本盘、延伸价值链、拓展生态圈、主动求发展,积极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河津先行区,加快实现“产值过千亿、经济回百强,转型出雏型、奋斗创辉煌”的目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河津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河津市委副书记)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