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全国两会后探落实·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调研行

闻喜打造减“肥”增效新样板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03-27

记者 范 娜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要保障粮食安全,实现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稳量提质,关键在于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

闻喜县农业农村局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文杰(左一)在麦田里查看小麦长势。 记者 陈方斌 摄

围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闻喜县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全县建立施肥“三新”集成技术示范区,在粮食等重要农作物上实施“精准施肥+叶面肥+无人机喷施”“精准施肥+缓释型肥料+种肥同播”等技术模式,创新性打造化肥减量增效“三新”升级样板。

3月21日,记者前往闻喜,实地采访当地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创新性做法。

喷施叶面肥

提高肥料利用率

春分时节,小麦开始从返青期进入拔节期,也进入了小麦肥水管理的关键期。

在裴社镇大泽村樊金龙的连片麦田里,绿油油的麦苗一望无际。闻喜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小麦施肥“三新”技术叶面肥喷施作业正在这里进行,只见3台无人机同时飞上空中,在工作人员的遥控操作下,为下方的麦田均匀喷洒叶面肥。

“今年,我们第一次尝试在小麦返青阶段喷施叶面肥,这样的好处一是可以补充小麦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提高肥料利用率;二是清明节前后,极端天气多发,喷施叶面肥可以提高小麦的抗冻害能力,让麦苗在返青后尽快拔节,为下一步增产打好基础。”闻喜县农业农村局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文杰介绍道,此次共为2万亩麦田喷施叶面肥,裴社镇有5000亩,全部是无人机作业,一架无人机一天可喷施1000多亩,两天就能完成这项作业。

提起为小麦施肥,已有10年种粮经验的“80后”新型职业农民樊金龙直言以前施肥料,只选好品牌的,啥肥料好,他就用啥肥料。今年是第一次在返青期喷施磷酸二氢钾+中微量元素叶面肥。“以前种小麦,只知道施氮磷钾等大化肥,从来不知道补充中微量元素肥。经专家讲了以后才知道,小麦跟人一样,在它的生长阶段缺了钙、锌、锰等中微量元素,就会营养不良,施再多大化肥也增产不明显,这次喷施中微量元素叶面肥的效果很让人期待。”樊金龙说。

2016年,樊金龙成立了闻喜县利金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过不断发展,合作社流转的耕地已增加到1500多亩。

在培肥地力方面,合作社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可行性经验。

“很多老百姓的地种两茬庄稼都是旋耕,我们合作社的所有地每两年就要深耕翻一次。深耕翻不仅能够打破犁底层,还可以将作物秸秆及杂草深埋土层下,有利于秸秆的快速腐熟和杂草的防治,还有利于疏松土壤,能起到保水保肥的效果。做过深耕翻的地,亩产可提高50公斤。”樊金龙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去年,闻喜县制订了《闻喜县2022年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实施方案》,在全县共布设83个耕地质量监测点位,动态掌握全县不同区域的土壤养分现状。根据近年来的土壤监测和田间试验结果,在桐城镇、郭家庄镇、后宫乡、东镇、河底镇等乡镇推广实施精准施肥新技术+新型肥料+新型机具“三新”技术小麦示范区3万亩,通过科学施肥促进项目区减量施肥,防止不科学施肥造成的土壤养分失衡。

文杰介绍道,施肥“三新”技术就是指用新技术、新机具和新肥料的综合技术模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维持耕地养分平衡,从而达到“藏粮于地”的目的。在3万亩施肥“三新”技术小麦示范区项目中,闻喜县在河底镇、后宫乡、东镇、裴社镇等乡镇,实施“全程精准施肥+水溶肥+无人机叶面喷施”技术模式2万亩;在桐城镇、后宫乡、郭家庄镇实施“全程精准施肥+稳定性掺混肥料+种肥同播”技术模式0.55万亩;在东镇、河底镇、后宫乡、桐城镇实施“全程精准施肥+控释掺混肥料+种肥同播”技术模式0.55万亩。

种肥同播缓释肥

为增产奠基

在郭家庄镇卫家庄村刘家爻地块,郁郁葱葱的深绿色麦苗长势喜人,在一垄一垄白色地膜的映衬下,清新感扑面而来。

“这片地我们采用的是地膜覆盖+宽窄行+缓释肥技术。”闻喜县文燕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张文燕介绍,合作社目前有300多亩耕地,同时还托管了周边村5000多亩的耕地。

因为是旱地,刘家爻地块的小麦生长以前是靠天吃饭,没法追肥。为了提高旱地小麦产量,合作社尝试着覆地膜提温保墒,用宽窄行播种技术等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去年10月18日小麦播种的时候,县农技人员给推荐了缓释肥,它可以缓慢释放养分,肥效能维持到小麦孕穗期,基本上可以为小麦的整个生长期供养分。”张文燕指着已近40厘米高的深绿色麦苗高兴地说,“覆了膜的地,一亩地的投资比没覆膜的多50元,但亩产要高100多公斤,保守估计今年的亩产会到400公斤。”

2012年,张文燕等5人成立了闻喜县文燕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不断努力,合作社的农机由原来的6台拖拉机、2台收割机,发展到如今的19台大型拖拉机、4台收割机,还建设了占地240平方米的6间车棚。近年来,合作社发挥自身优势,实施大规模机械化连片托管作业,开展机械化耙、耕、种、收、植保作业服务,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提质增效。

去年9月下旬至10月种植小麦期间,闻喜县在裴社镇、后宫乡、河底镇应用种肥同播技术进行施肥。文杰进一步解释道,种肥同播技术可以一次性完成播种和施肥作业,既省工、省时,又可以确保肥料施入的准确位置,实现肥料养分的最大化利用。稳定性掺混肥的养分配比是由县土肥站根据不同的土壤养分实际针对性制定的肥料配方,推荐亩均用肥量为40公斤。由于稳定性掺混肥料在生产期间加入了脲酶抑制剂或硝化抑制剂,可以起到缓解尿素的水解和对铵态氮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从而达到肥料的氮素缓慢释放和减少损失的目的,可实现肥料养分释放与作物生长需求相匹配,减少后期追肥。

此外,该县土肥站还在全县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工作,通过测土、试验,不断修正肥料配方,实时发布施肥指导意见,指导农民选肥用肥。同时,围绕小麦、玉米、中药材、蔬菜、水果等农作物,选择了100户有代表性的农户或经营主体开展农户施肥信息调查工作。利用“施肥监测通”微信小程序开展定点施肥情况跟踪调查,并建立施肥台账,及时掌握关键农时肥料供需信息和农户施肥现状,为下一步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提供参考依据。如今在闻喜,农民机械施肥普遍率明显提高,科学施肥观念也日益提高。

控释掺混肥

带来减肥增效新希望

在桐城镇南宋村一片麦田里,望着阳光下像一层绿毯似的正茁壮成长的麦苗,福喜家庭农场80岁的农场主裴福喜内心充满喜悦。

“这些地以前是旱地,现在成了水浇地,这是农业农村局给安装的喷灌设施,我们马上就能喷灌浇地了。这片地是去年10月下旬种的,用的宽窄行沟播技术+控释掺混肥。以前亩产有300多公斤,看今年这长势,亩产应该在450公斤到500公斤。”裴福喜说。

成立于2014年的闻喜县南宋福喜家庭农场,经营有800亩耕地。其中,小麦500亩,柿树200亩,花椒100亩。去年,农场的粮食种植区被闻喜县农业农村局确定为“三新”技术核心示范区,采用“全程精准施肥+控释掺混肥技术+种肥同播”技术模式。“三新”技术的使用,让种了一辈子地的裴福喜老人看到了新的希望。

文杰解释道,控释掺混肥同稳定性掺混肥作用类似,它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减缓和控制肥料养分的释放速率,尽量实现肥料的养分释放量与作物生长需求相吻合,从而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去年,闻喜县农业农村局在裴社镇、河底镇、桐城镇3个镇,建设了3个面积为1400亩的施肥“三新”技术核心示范区,并于小麦播种时,应用种肥同播技术进行施肥播种,所用肥料全部为缓控释新型肥料。由于新型肥料的肥效期较长,满足了小麦拔节期对养分的需求,节省了小麦拔节期追肥,可实现亩均节省尿素10公斤,5000亩示范区共节约尿素50吨,算上节省的追肥工时,可实现亩均节本约40元。

“下一步,在作物采收后,我们会组织专家就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模式进行评价,围绕实用性、适用性、安全性等核心要点开展验证,为大规模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建立闻喜县‘三新’技术模式储备库,整理总结推广效果好的‘三新’技术模式,形成施肥管理全程技术规范,服务全县科学施肥。”文杰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