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中国的酱菜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3-10

□刘捷

中国的酱菜说起来,可分为北味与南味两类。北味的以北京为代表,六必居、天源、后门的“大葫芦”都很好——“大葫芦”以门悬大葫芦为记,现在好像已经没有了。保定酱菜有名,但与北京酱菜区别实不大。南味的以扬州酱菜为代表,商标为“三和”“四美”。北方酱菜偏咸,南方则偏甜。中国好像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酱。萝卜、瓜、莴苣、蒜苗、甘露、藕,乃至花生、核桃、杏仁,无不可酱。

酱菜起于何时,我也弄不清楚。不会很早。因为制酱菜有个前提,必得先有酱,豆制的酱。酱油是中国一大发明。“柴米油盐酱醋茶”,酱为开门七事之一,中国菜多数要放酱油,西方没有。一个京剧演员出国回来后总结了一条经验,告诫同行,以后若有出国机会,必须带一盒固体酱油!没有郫县豆瓣,就做不出“正宗川味”。

但是中国古代的酱和现在的酱不是一回事。《说文》酱字注云从肉、从酉、爿声。这是加盐、加酒、经过发酵的肉酱。《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酱用百有二十瓮”,郑玄注:“酱,谓醯醢也。”醯、醢,都是肉酱。大概较早出现的是豉,其后才现在的酱。汉代著作中提到的酱,好像已是豆制的。《齐民要术》提到酱油,但其时已至北魏,距现在一千五百多年,当然,这也相当古老了。

(《书摘》)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