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谢道韫:兼具才情与胆识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3-08

□郑学富

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她出身于东晋的名门望族谢家,其叔父是当朝宰相谢安,父亲是安西将军谢奕,弟弟是在淝水之战中一战成名的大将军谢玄。

谢道韫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之她敏而好学,少女时就才气过人。谢道韫最为人乐道的是咏雪的故事。这在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与唐朝房玄龄的《晋书》中都有记载。那是一个冬日,谢安把他的子侄们叫到一起,与他们“讲论文义”。这时,天空忽然下起了雪,且越下越大,谢安见景欣然吟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并要子侄们对答,看谁答得好。谢奕的儿子谢朗抢先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坐在一旁的妹妹谢道韫接着说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了非常高兴,连连夸奖侄女的句子对得好。这样一段吟诗偶得的佳话,成为后世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典故:“咏絮之才”。

《世说新语》和《晋书》分别记载了谢安与子侄们在一起诵读讨论《诗经》的事,谢安问后辈们:“你们认为《诗经》里哪句诗最好?”他们各抒己见,把自己喜欢的诗句背诵出来。谢道韫说:“诗经三百篇,我独喜欢‘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一句。”这句诗出自《大雅·烝民》,诗中赞美了周朝老臣的才德贤能。谢安听后非常高兴,称赞谢道韫“雅人深致”。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古时候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当时,谢家与王家是两大名门望族,谢安便在王羲之的儿子当中物色侄女婿。王羲之有7子1女,在这7个儿子中,谢安最喜欢老七王献之,可惜那时他年纪尚小,未到婚配年龄。此外,谢安看中了老五王徽之,但谢安听说此人不拘小节,觉得不太靠谱,谢安便将谢道韫许配给老二王凝之。

王凝之在其父的熏陶下,书法倒有些功底,还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但是此人为官一任,却不能造福一方,竟然迷信五斗米道,整天拜神弄鬼。

婚后,谢道韫回娘家,整天闷闷不乐。谢安就问道:“王郎,逸少(王羲之)子,不恶,汝何恨也?”谢道韫回答:“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中,乃有王郎!”意思是,谢家一族中,叔父辈有谢安、谢据,兄弟也是个个都很出色,没想到天地间,还有王郎这样的人。言下之意,她对这个丈夫很失望。

不过,在王家,谢道韫还是展露出了自己的才华。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记载,有一天,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在厅堂上与客人“谈议”,辩不过对方,“词理将屈”,此时身在自己房间的谢道韫听得一清二楚,很为小叔子着急,并想帮他一下,“遂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然而,封建时代“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又限制女人随便抛头露面。聪明的谢道韫让婢女在门前挂上青布幔,然后就刚才的议题与对方继续交锋,她旁征博引,最终“客不能屈”。

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先后生下了4子1女。东晋末年,地方势力割据,内乱频发。公元399年,山东临沂人孙恩、卢循揭竿而起,率领五斗米教的信众从海上登陆,进兵会稽。数万人浩浩荡荡,势如破竹,兵临会稽城下。而作为会稽内史的王凝之面对强敌竟无动于衷,闭门道室,祈祷求福,装神弄鬼。王凝之迷恋上的是五斗米教,而进攻他的恰恰是号称道主的孙恩和数万教徒,真是滑稽之至。

王凝之的行为,连谢道韫也看不下去了,她多次劝谏丈夫整顿兵马,做好备战。可是王凝之仍是充耳不闻,愚昧地祈祷道祖保佑百姓不遭涂炭。见丈夫已是无药可救,谢道韫亲自招募数百家丁,天天训练备战。

孙恩的起义大军长驱直入,冲进会稽城,王凝之没等来天兵天将,却被起义军杀害,其子女也全部被杀。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当时,孙恩正准备杀害谢道韫年幼的外孙刘涛,谢道韫愤怒地说,“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孙恩早就听说谢道韫的为人,如今又亲眼看到她如此的大义凛然,不免敬畏三分,就放了谢道韫和刘涛,并派人保护她们回到住处。

此后,谢道韫寡居会稽,闲暇时写诗著文,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谢道韫的后半生写了不少诗文,汇编成集,流传后世。《隋书·经籍志》载有诗集两卷,可惜已经亡佚。

(《北京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