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情感讲述>

穿越“我不够好”迷雾 拥抱“爱与被爱”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3-10

□霁芸

很多女性经常对自己感到不满,总觉得自己还可以更好一些。某种程度上可能是真的,但过度苛责自己却可能是源自内心的匮乏感。有时“我不够好”的感受,仿佛一种隐形的自我攻击,阻止着女性去拥有真正渴望的幸福美好。

“自我厌恶”思维习惯你有吗?

在深入了解“我不够好”之前,先来看看你是否有以下六种“习惯”:

你总是把目标设得很低。比如在机会或竞争面前,你习惯退让或逃避,总觉得其他人比你更适合这个机会。即便你知道那是自己真正渴望的。

你习惯以负面的方式来评价自己。每当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你总是更习惯告诉自己——“我难道连这件事情都做不好吗”……你总是通过让自己“讨厌”当下的自己,来敦促自己改变,获得改变的动力。

你很容易把他人的看法当作对你的指责。对于他人的态度和看法异常敏感。对方只是说这家餐厅糟透了,但你直觉反应是:“Ta想说我连餐厅都不会选,我简直糟透了。”

你很难原谅自己的错误或者失败。你总是纠结于过去的遗憾或失败,而关于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会被你有意无意地忽略。

你总是活在对他人的羡慕、嫉妒中。你习惯与“完美”的人比较,陷入一种“别人什么都比我好”的感受里。

来自他人肯定也会让你感到不适。你总觉得对方只是在客套、讨好或是为了别的目的而这么做。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生活中表现出多个上述习惯的话,那么,很有可能“自我厌恶”已经在悄悄影响着你。

为什么我们会陷入“自我厌恶”?

自我厌恶不但影响女性个人成长,还会影响其在亲密关系与人际关系中的行为与感受。那么,为什么我们会陷入“自我厌恶”?

“缺乏满足感”的家庭环境。如果父母总是苛责孩子,尤其是当批评缺乏恰当的表达,而孩子尚未有能力将对言行的批评与对自我的指责区分开时,便会习得“我什么都不好”的感知与思维方式。

不过有时,父母并未对孩子过分苛刻,但孩子也仍然在成年后感到了自我厌恶。这可能跟父母缺乏对孩子正面的肯定和鼓励有关。有时,谋求生存的父母疲于应对各方压力,这可能使得整个家庭充斥着紧张和焦虑。有些孩子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家庭所面临的困难和“不满意的生活状态”,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父母的负担/烦恼”,尤其当父母无意间有过类似的表达时。

自我厌恶给人们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人们却仍然深陷其中,也是因为人们从中获得了某些积极感受。当面临得不到的目标、不幸福的亲密关系,或挫折与打击时,人们在“自我厌恶”中反而能获得一种“希望感”,那就是“当我变得足够好,一切也都会变好的”。换句话说,以自我厌恶的方式,逃避了人生中必须面对的失望和遗憾。

我们如何走出“自我厌恶”?

首先,我们需要学会原谅自己。你既不能陷入一种习得性无助——认为无论做什么都无济于事;也不能为逃避而自我厌恶——认为我不够好才会失败,我足够好便不再会失败。再完美的人也会有困顿的时候。

其次,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以“优势视角”,而不是“问题视角”看待自己。

从小的教育乃至成人世界的运行规则都更多地鼓励人们从“问题”的视角来看待自己。而优势视角就是要让人们相信每个人都有优势和潜能,学会从自己身上不断发现长处,即便在最糟糕的情形中也要善于发现优势。

学会发现自己的优势,你可以练习问自己以下这些问题并给出答案:最让我感到自豪的是什么?是我的什么特质使得我在困难中没有被打倒?

这样的练习,实际上是在帮助你积极看待自己,从优势视角中感受到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要学会接受“足够好”的状态,并为此感到满足。比起“我为什么总做不到那么好”,我们更需要“虽不是最好,但已经足够”。

值得一提的是,自我厌恶者会对自己感到不满,其中最核心的仍是“爱与被爱”的不足与匮乏。希望每个女人能穿越“我不够好”的迷雾,去拥抱真实的自己。(《中国妇女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