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与杜曙波先生谈创作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曹喜庆时间:2023-03-04

作家杜曙波既是我的长辈,也是我的老师,更是我的好朋友。

我看过写杜曙波的不少文章,都写得不错。但我有我的见解,这些文章大部分都写的是他不幸的身世、坎坷的一生,他搞创作的生活很少涉猎,写他文章的文艺特色和创作技巧基本没有。有人说,杜曙波的作品也是山药蛋派,和赵树理、马烽等作家都是一个思路,一样的文笔描写。

我个人认为,诚然,老一辈作家他们写农村、农业和农民生活,写的都是邻家壁舍的锅碗瓢盆和鸡毛蒜皮的小事,写得很直白。由于那时农村有文化的人很少,有一些文化的程度也不是很高,作家的作品越贴近农民生活,越受广大农村老百姓的欢迎和喜爱。这也影响了一代人。杜曙波的作品则不一样,时代在发展,农村和农民也在变,而且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这时,杜曙波的作品无论在艺术构思,还是在语言特色上都有与众不同的变化。这是我的一家之言,供商榷。

杜曙波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始终坚持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歌颂人民的导向。和他认识的40年间,他每创作一部作品,总先把我叫到他家,谈内容、谈构思、谈故事情节、谈人物结局等,然后告诉我,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说白了,一句话,你没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你就不要动笔。所以,我有幸成了他作品的第一位读者。

按理说,现在社会稳定,不愁吃不愁穿,应该是一些文艺工作者出好作品的时候,但事实是“高峰”作品并不是太多。在这些问题上,我和杜曙波也进行过一些交流,他很严肃地对我说,有些作家在这么好的时代,为什么出不了好的作品。一句话,缺了一样东西,这样东西就叫“生活”,他们没有“生活”,你让他们怎么“生活”,怎么出作品。我听了他的这些话,茅塞顿开。他又给我说起1942年5月23日《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事。他说,80年前延安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已经给广大文艺工作者,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文艺就是为群众服务的,就是为他们创作的,歌颂他们的。

最后,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按“讲话”的要求做,没有错,这就是搞创作的窍门。你不是一天问我要写作的秘方技巧吗?我什么都教了你,就看你有没有这个悟性。”

看着这位年近九旬的老文艺工作者、老作家,我猛然想起那首《革命人永远年轻》的歌曲。是啊,他的心态、他的思维,一般年轻人都无法比。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