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爷爷的旱烟袋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02-09

侯书章

爷爷旱烟袋不离手,十里八乡众乡亲都知道。爷爷旱烟锅子,有的是黄铜的,有的是铝制的,有的是锡浇的,烟袋杆分木制、铜制、铁制、锡制,烟袋嘴分玉制、木制和金属制,烟丝一般装进自制的小袋子,用绳子与烟袋杆连结,随身携带。旱烟袋不用时搭在脖子上或别在腰间。

计划经济时代,火柴属于紧俏物资,你有钱可代销店不一定有货,爷爷为抽烟方便,便自制取火物件火辫子。火辫子用玉米穗前端胡须扭辫起来,长度有一米多,点燃搭在脖子上,以便抽烟时随时取火;再就是利用旧棉套,找一些灰条(一种草本植物),将二者混合起来放在石头上杵,把浸染过的旧棉套晒干,俗称硝子,取火时用一点硝子垫在火石上用火镰子猛撇,硝子便会燃烧,然后揞在烟袋锅上,点燃烟丝。

生产队为解决农民吃菜难问题,按家庭人口数量划拨给每户一块自留地,由农民自由耕种。父母亲和我姊妹共六人划了一块,约0.6亩,爷爷一分自留地自成体系,为的是他种烟方便,防止父亲种别的粮食作物,导致烟叶断供。小时候,爷爷让我帮他干的体力活,便是推碾子碾烟叶,把烟叶全部碾成碎末,有条件的话,再拌点小油装入竹篓,以供日后享用。

爷爷抽烟缘于苦闷。生活上的苦,缺吃少穿,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农村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水平低,要养家糊口是件极不容易的事。听父亲讲,爷爷为了抚育儿女和贴补家用,收过烂货、倒过古董、当过商贩、卖过甑糕。为了摆脱贫困,解决家庭缺粮问题,爷爷硬是靠手刨肩挑,在村北烧瓦窑的瓦渣滩上开垦了一片耕地,解决家里人吃粮困难。

爷爷抽烟缘于寂寞。1949年,奶奶因病去世,当时伯父12岁、父亲8岁。为了生计,爷爷带着未成年的我的伯父和父亲艰难度日,阅尽了人间的苦和痛,当时饥饿一直折磨着他们。一段时间家里缺粮揭不开锅,伯父到村南地摘了个未成熟的南瓜,煮着吃以解饥饿,却因中毒无钱医治身亡。失去妻儿的痛苦再给爷爷增添了无穷的孤苦。

爷爷抽烟缘于未来。爷爷抽烟是在谋划未来,谋划生活如何前行,谋划如何用勤劳的双手让全家人过上吃穿不愁的日子。只可惜,爷爷后来离我们而去,错过了好时代,未能看到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兴盛,也未能享受和体验实施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欢欣鼓舞、大干快上的生产积极性,感受农民、农村、农业的巨大变化。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农民生活质量全面提高,住房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抽旱烟已极难看到。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更加坚定了农业、农村、农民奔向美好现代化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我们家同千千万万个中国农村家庭一样,靠党的富民政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告别贫困奔向小康,也因此可以告慰九泉之下的爷爷,我们要把他老人家艰苦奋斗的优良家风传承下去。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