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运城文保新发展 文明之花再绽放

​——中央民族大学运城古建调研实践活动小记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02-09

记者 牛嘉荣

“探迹·寻记”古建调研小队在解州关帝祖庙景区咨询工作人员 牛嘉荣 摄

2月2日下午,运城铜业大酒店,6名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在酒店客房内对运城古建调研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复盘。去年2月,这支名叫“探迹·寻记”的调研小队走访了曾在暴雨中受损的部分运城古建;时隔一年,他们再度相聚运城,又一次踏上调研我市古建保护情况的旅程。

解州关帝祖庙、池神庙、舜帝陵庙、东岳庙、永乐宫……1月30日至2月2日,6名同学不仅对去年调研过的古建持续关注,同时还将目光聚焦在运城文旅宣传上。在调研方式上,基于去年的经验,前期准备更加充分,实现“线上+线下”双向协同调研,线上查找文献资料、搜集问卷数据;线下实地走访、采访各景区游客、咨询文保专家,最终完成一场更深入、更具人文关怀的古建保护之旅。

2月6日,高子彦和王祎琳代表小队走进“文物专家咨询室”,针对他们一行所面对、接触、思考的问题向专家咨询,为自己的实践之旅添上专业的一笔。

契机 协力促进发展

“招募运城古建保护调研队员……”队长刘政良在朋友圈发布招募消息后,数十条申请消息纷至沓来,“最后挑选了对运城文化、古建保护有兴趣,可实地考察、时间合适的同学加入。”刘政良介绍小队队员时,强调相较于去年的“纯山西范儿”,今年融入“山河四省”梯队尚文悦同学,还吸纳了家在张家界的甘益民同学。这两名外省同学中,尚文悦是被去年的调研成果所吸引,甘益民则是因为长期生活在南方,想来体验一下北方的风土人情。而6人集结的共同原因,则是“民大运城推广大使”刘政良的不懈努力。

“课堂上老师要求介绍家乡方言,刘政良能聊半堂课的运城!”尚文悦说,“而且,他去年的项目还拿奖了!”从历史文化到风土人情,从山川美景到河东美食,在刘政良的朋友圈里,时常能看到宣传运城文旅的相关消息,这份对于家乡的热爱,也影响了身边的同学,促使他们想更进一步了解运城厚重的文化脉络。“老队员”王祎琳、安之尧、高子彦再加入的原因,正是“上一次的调研意犹未尽,趁着青春,想要来一场更加深入的调研活动!”

这一次,他们的视角不仅仅聚焦在受损古建的可持续保护保存上,还新增了与其他地方古建保护、景区建设的横向对比,在了解古建病害、保护措施的同时,更加关注文物本身蕴含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最终,将调研旅程立足在促进运城文旅事业繁荣发展上。

“我们做了非常充分的前期准备,搜集了一些文献和学界研究,了解了从中央到地方对古建筑保护的政策和态度。去年可能看到的更多是因为暴雨所造成的破坏,但今年运城旅游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这次更多关注对运城的宣传。这次小队除了上次原有的4名队员,新加入了两个来自山东和江西的同学,我们都在运城进行调研,然后我们也联系了‘文物专家咨询室’相关专家进行专访,获得专业讲解与建议。”刘政良对本次调研活动侃侃而谈,介绍着小队队员的职责——刘政良作为队长负责统筹协调;尚文悦、安之尧、甘益民作文字整理;王祎琳运用专业软件对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高子彦全程拍摄。

1月30日,刘政良从汽车站、高铁站接上队员后,入住于一处“公交通达”的酒店,小队之行蓄势待发。“6路直达池神庙、11路直达关帝庙、33路直达舜帝陵、107路前往万荣东岳庙、109路通向芮城永乐宫,因为行程紧,各目的地相聚远,交通便利成为我们主要考虑的因素,在探访古建安全的同时更要保证小队成员的安全。”刘政良对周边公共交通如数家珍,细致规划着本次调研之旅。

探索 文保之花满园

去年来一直惋惜“关帝庙四龙壁因维修不对外开放”的队员们,今年如愿看到了已修复完成的四龙壁。“去年上方搭建的钢架防雨棚还在,但是支撑柱已经撤走了。”这样的变化对小队而言是表象的,更深层次的变化是他们对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的进一步了解。在扶正“倾斜”的四龙壁上,通过专家组对四龙壁的前期勘察,发现影壁出现酥碱、粉化、风蚀等问题。如果贸然修复,很可能会挤压四龙壁上的琉璃艺术品,造成二次损伤。本着“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专家们研提多种影壁加固纠偏工程方案,最终选择了“降压抬升技术”。“从目前来看,影壁不会再下沉、倾斜,下一步就是修复影壁表面,针对琉璃酥碱、砖块酥碱的问题,计划进行琉璃构建处理和砖雕艺术构建处理。”古建保护专家李百勤说。

除此之外,他们还收获麟经阁的文保信息。麟经阁是明代建筑,是关帝庙重要的文化遗产,在研究建筑艺术上具有重要价值。第一次修缮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把糟朽的楼板换成四厘米厚的楼板。2000年以后,就把周边的所有糟朽的构建全部进行了更换,目前不漏雨,对构建损坏的进行补配,糟朽部分进行更换。“不是首次开放,二十年来一直开放,全部是木楼梯、木楼板,如果上的人多,会影响楼的结构,所以须控制人数,需另外收费,收费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人数。如果上百人,会感到楼的震动,要控制人数,没有说不开放。现在是控制性的开放,而非大规模游览。”李百勤解答了队员对于登上麟经阁二楼需要收费的疑问。

收获 绽放青春力量

对新队员甘益民来说,永乐宫之行带给他极大的震撼。因为他一直在南方生活学习,对北方的人文建筑接触很少,永乐宫恰恰是这样一处凝聚古代艺术之光的辉煌建筑。“不仅是壁画上的色彩、纹饰、人物留给我很深印象,就连建筑构件‘斗拱’的抗震功能都能让我感受到文化的浩瀚。”甘益民说在调研过程中遇到一位博学的游客,大到建筑风格、年代,小到壁画纹饰、内涵,这位游客都能娓娓道来,“跟着她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我领略到古人的智慧,也让我能毫不费力地挖掘出永乐宫的文化内涵。”提起讲解,队员们表示本次调研略为遗憾的地方就在于,每一处历史悠久的古建都没有与之匹配的讲解,讲解员们的话术过于套路、宽泛,很少能触碰到文物的灵魂部分。

针对永乐宫的修复保护情况,李百勤也将重点放在了数字化上。“先利用数字化全部扫描一遍,取得资料,在扫描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电脑发现问题,做方案,一般是墙皮有裂缝、空气潮湿造成粉化、起甲这三个问题。然后针对问题一块一块地讨论,一块一块地确定方案。粉化和裂缝最严重的是龙虎殿,龙虎殿在明清时期作为学校使用,村里面财力有限,发生过多次地震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修缮,学生们也可以随便钉个钉子挂个书包,留了很多的洞。在民国时期,墙皮酥碱,老百姓们就在墙上糊了一层泥,咱们在搬迁的时候,把泥剥下来发现里面有壁画,而且是大面积的壁画,结果发现墙皮保护得不太好,又做进一步修缮。近年来,延请敦煌壁画保护研究院的专家们对龙虎殿进行修缮,先做了国家局批准的三平方米的试验,历经三年,龙虎殿已修缮完毕。接下来,将对其余几殿的修复进行慎重研讨。”李百勤说。

舜帝陵、东岳庙、池神庙……在每一处景点,小队都有新的收获与思考。“交通是否便利?”“讲解是否细致?”“文保工作是否专业、严谨?”……每走过一处,都是对河东大地的重新认识,对这片土地所饱含的文化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未来,河东也依旧欢迎这队“青春的文保力量”持续关注文物保护,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争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家乡古建筑的创新性保护贡献力量,传承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