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古代文人为何少有近视眼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2-02

□高桃芝

中国古代很少发现有近视眼的文人学子,更别说普通老百姓了。为什么古代文人少有近视眼呢?有人总结出几条原因:

一、古时候大部分人不认字,也没多少人读得起书,只有家庭条件好或有地位的人才读得起书。即便是读书,用在读书上的时间也很少,而那种头悬梁、锥刺股的读书人更是凤毛麟角,这就决定了古代人患近视的风险和概率都很低。

二、古人书写用的是毛笔,比较长,眼睛与字的距离较远,写的字相对大,客观上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

三、古人读私塾,没有黑板,不会产生看黑板困难。加上古代自然科学不发达,那时的学生读的书很少,主要是四书五经,一本《论语》要读好几年,没有书读自然不易近视了。

虽然古代文人中的近视眼患者少,但并不是没有。明代有人作了一首嘲讽近视眼患者的打油诗:“笑君双眼太稀奇,子立身旁问谁是?日透窗棂拿弹子,月移花影拾柴枝。因看画壁磨伤鼻,为锁书箱夹着眉。更有一般堪笑处,吹灯烧破嘴唇皮。”这首打油诗,将在“云山雾罩”中过一生的近视眼患者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羊城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