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百年“红灯笼”如何更红火

——稷山县稷峰镇杨赵村灯笼产业调查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01-30

本报记者 陈永年 见习记者 李星星

今年春节前,中央电视台对稷山县稷峰镇杨赵村的灯笼产业进行了报道,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成熟的生产流程,再加上红红火火的灯笼营造的喜庆氛围,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1月17日,记者来到这一远近闻名的“灯笼村”,深入了解灯笼制作特色产业的成长历程。采访中,我们“听”到了县乡村三级的重视与尝试,“看”到了各家厂商发自内心的竞争与拼搏,也感受到了这个历史悠久的特色产业更快更好发展的一些隐疾。

远近闻名“灯笼村”

央视今年的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个“灯笼村”,其实在当地,每逢佳节,一片红火的灯笼制作晾晒场景,因为天然与喜庆节日的氛围相称,总会吸引众多的媒体记者与摄影爱好者。

杨赵村是稷峰镇第一大村,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也是全国有名的灯笼制作专业村。据村中老年人讲,该村的灯笼制作最早始于明清时期,距今至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2008年,杨赵村的“传统灯笼制作技艺”被列入运城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灯笼基本上都是纯手工制作,穿钢丝、印图案、缝灯面、套灯架、拉金条……技术不复杂,但费人工。目前,杨赵村从事灯笼加工的专业合作社、灯笼公司、小作坊共有23家,每家根据自身资金、场地大小拥有不同的生产规模。其中,管俊更、周春龙等家的产量在全村位居前列。据不完全统计,全村年产普通灯笼约1000万对,年产值上亿元,带动该村及周边村庄1000多人就业。

灯笼与其他日常消费品不同,产销具有非常明显的周期性。

记者采访时,是农历腊月二十六,村里的灯笼生产已经全部停工,库房存储的灯笼成品也已售空。

据了解,从每年农历二月初到腊月二十左右,灯笼厂商都在紧锣密鼓地组织生产,主打河北、西安、郑州、义乌、深圳等地市场,在国庆、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集中销售。

为此,厂商每年投入的资金基本上要到10月以后才能逐渐回收。这也意味着,从业者必须拥有足够的流动资金、仓储场地、销售渠道,才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

灯笼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既是杨赵村的主导产业,也是稷峰镇的特色产业。

“灯笼和摩托车配件加工是村里的主导产业,特别是灯笼加工,不仅能带动村民甚至周边村庄的村民就业,就连90多岁的老人也能在家给灯笼穿钢丝赚些零花钱。”杨赵村党支部书记马晋锋说。

而据稷峰镇“一村一特”的发展思路,灯笼与板枣、葡萄、蔬菜、槐米、金刚石、蛋鸡养殖一起,位列全镇7大特色产业,都要“加快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种养步伐,完善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特色产业竞争力,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带”。

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农民稳定致富的治本之策。我们所熟知的,多是稷山板枣、万荣苹果、夏县西瓜等已经成熟的特色产业。但更多的,更需要关注的,则是像杨赵村灯笼产业这样,有历史渊源、发展基础和市场潜力,但知名度和带动效应还未完全发挥,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和规模化程度还不够,离成熟的特色产业只差一层“窗户纸”的成长型特色产业。

如何让成长型特色产业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加速实现规模扩张、质量提升,发挥更强的就业带动效应,更快发展为成熟型特色产业甚至是当地的优势产业,这是值得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级管理者思考的课题。

构筑产品“护城河”

村中老人讲,周春龙祖上是杨赵村最早一批做灯笼的,传到周春龙这一代,差异化竞争的特点已经相当明显。

两三年前,周春龙的企业主要生产花灯和宫灯,花灯主打大型灯展市场,宫灯主要是以细木为骨架,镶以绢纱或玻璃,并绘以各种图案的彩绘灯,装饰精细复杂,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这些产品均采用个性化定制方式,根据客户要求设计、研发、制作,技术水平、美术功底要求比较高,产品附加值当然也高。

但现在,周春龙跟村里其他的生产厂商一样,做起了普通灯笼。

“之前最多3年,产品就要更新换代,我们花了很多心思在产品研发上。这几年,我年龄大了,没有精力再开发了,再加上疫情影响,花灯市场需求下降,就开始做普通灯笼了,和别人家的基本一样。”周春龙表示,虽然产品创新是唯一出路,但要将创意变成产品,很复杂也很耗神,年过六十的他已感到力不从心。

从引领市场“退回”到跟随市场,周春龙不是个例,管理者年龄的增长只是表层问题,归根结底是由灯笼市场与生俱来的“天性”决定的。

微观经济学将市场结构分为四种类型,其中一种为垄断竞争市场,是指许多厂商生产相近、但不同质量的商品市场,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的两个极端市场结构的中间状态。

灯笼加工,就是一种典型的垄断竞争市场。

杨赵村灯笼生产厂商数目多,进入门槛低,厂商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很小,可以说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每个厂商之间互不依存,实施独立的经济行为,各自拓展销售渠道;产品差异小,替代性强。

在这种市场结构下,如果不追求创新,不断开辟高附加值产品市场,构筑行业壁垒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厂商“各自为政”、产品被模仿复制、同质化严重甚至陷入恶性价格竞争就不足为奇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厂商没有盈利的可能,垄断竞争市场也是存在“超额利润”的。

管俊更继承祖业从事灯笼生产已经20多年了,目前生产规模是村里最大的,产量在全国都处于前列。

“随着生产技术的改变,硬质灯笼变成了可折叠的软质灯笼,晾晒占用的场地越来越小,产量上去了,利润也随之增多。”管俊更表示,公司与家庭作坊最大的区别在于资金实力、场地规模、市场渠道和产品销量的不同。

全球著名投资家巴菲特1993年提出的“护城河”理论认为,企业护城河是可以防止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的壁垒,以保证能持续创造价值。而产品特性、特许权、品牌、低成本等,都是“护城河”的主要构成要素。

这与市场结构理论不谋而合,在灯笼特有的市场结构下,摆脱恶性价格竞争的出路是产品品质和企业规模的提升。这就意味着,灯笼厂商需要更雄厚的资金、更多元的产品种类、更优的产品质量、更具辨识度的品牌、更宽广的销路,才能在本地竞争中成长壮大,才能在全国市场中杀出重围。

对于杨赵村灯笼产业而言,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夺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产品“护城河”建设需要更早提上议事日程。

抱团合作创新

杨赵村的灯笼产业,不论是总体规模,还是个体质量,如今都远非昔日可比。一言以蔽之,增长一直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发展主题。

目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其重要内涵就是增长方式主要由以前的要素投入累加转变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杨赵村的灯笼产业发展,同样需要这种增长动力的转变。

所谓全要素生产率,即在各种生产要素投入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重新配置而获得的额外生产效率。

将此理论应用于灯笼产业,厂商要实现低成本、高利润的高质量发展,在劳动力、资本、原材料等要素投入一定的前提下,就需要通过技术进步和要素重新配置来提升效率,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

创新带来的技术进步,以及改革带来的要素更优配置,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

现年35岁的管志鹏,原先是从事IT行业的程序员,3年前返乡回家从事灯笼生产,因产品与村中其他厂商同质化严重,利润微薄。去年,管志鹏在西安市场偶然看到儿童玩具灯笼,这给了他灵感。于是,他自行研发设计,采购电子配件,聘用工人组装,共生产出10种款式的儿童灯笼。

“想要从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突围,需要创新,更要敢想敢干。”管志鹏表示,去年儿童玩具灯笼占到他产品总产值的30%左右,如果销售态势好的话今年还会增加产量。

尽管杨赵村不乏管志鹏这样敢想敢干敢创新的年轻人,但从长远来看,创新的制度性供给不足依然不能忽视。

花灯加工工艺流程复杂,需要专业的美术基础和丰富的行业经验,还得熟悉创意、设计、研发、制作的全流程。过去,周春龙一人包揽所有的新产品开发工作,但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完善,出现过多次被同行复制、抄袭的现象。

“一般我开发的新产品收益主要靠第一年,第二年市场上就有抄袭的了,我只能降价,到第三年基本就没有利润了。保护知识产权成本太大,时间、精力我们都负担不起。这两年,随着我年龄增大,精力有限,适合的高素质人才也不好找,产品开发也就停下了。”周春龙无奈地说,一些大城市有将创意变成产品的完整配套链条,但在运城还是空白。

产业组织方式的改革是生产要素重新配置的重要方式。管俊更组建了专业的灯笼合作社,村里也尝试成立村集体所属的灯笼公司,尝试统一产品价格、产品标准、出货时间,将规模效应发挥到最大。但由于各家厂商资金实力不同,想要尽快回收资金的厂商往往急于出货,于是压低价格、私下交易、恶性竞争现象屡禁不止,统一起来的难度极大。

其实,在各地的特色产业发展中,类似“统一”的战略选择并非新鲜事,但因为这种办法违背了自私的“经济人”原理,如果没有科学的、突破性的制度安排,充分考虑并满足相关方的利益,改革就很难成功。

在杨赵村,灯笼厂商的自发式创新,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行业的痛点。他们的创新,本质上是“单打独斗”的,是彼此隔离甚至相互防范的,在这种封闭分割的个体探索中,产生不了合力,还抬高了创新成本。即使偶有创新成果,也会因为没有保护创新积极性和技术外溢的制度性建设,在推动技术进步和要素重新配置方面,作用有限。

“双有”的未来

经过上百年自然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竞争的洗礼,在杨赵村的灯笼行业,竞争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并体现在各个加工户的经营活动中。

但不容忽视的是,市场竞争的同时,也发生了恶性竞争、创新滑坡、搭便车、公地效应等“市场失效”的现象。对此,“政府有为”或许可为灯笼产业的长远发展补上另一半“拼图”。

去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要坚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工作原则,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创造灯笼产业的光明未来,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加强政策配套支持。比如,完善并推进灯笼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灯笼产业化项目补助支持标准和范围,加大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创新型技术和产品申报,鼓励金融机构资金支持,等等。

二是注重人才建设。加大对灯笼行业技术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力度,特别是对一些关键环节的关键人才,可以采取高素质人才引进的方式进行弥补。同时,还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整个行业的创新活力。

三是推动制度性改革。比如,上文提到的“统一”,思路没错,错的是没有科学的完善的制度安排,这就要通过扎实的调研,充分发挥从业者的主观能动性,探索出一套从业者利益、行业发展和集体经济三方多赢的方案,通过行业组织方式的大变革,规范市场秩序,提升行业利润,促进良性发展。

令人欣慰的是,在采访中记者看到了长远来看必须重视的隐忧,更看到了诸多希望的嫩芽,正在冒头甚至疯长——

周春龙的儿女已经参与家中公司的经营,他们借助互联网优势,开始探索“线上+线下”的全新运营模式;

管俊更正着手研发亚克力灯笼,丰富产品种类;

曾是程序员的管志鹏,回乡投身灯笼行业,标志着困扰行业发展的人才难题正在破冰;

杨赵村“两委”正在完善建设灯笼博物馆的想法;

稷峰镇对灯笼产业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正在酝酿新一轮的推动……

相信在未来,借助“市场有效”和“政府有为”的力量,定会让这个红了数百年的“灯笼村”产业更兴旺,日子更红火。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