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那时过年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3-01-30

□杨启敖

新年好,新年好,新年能穿崭新祆;新年能戴崭新帽;新年能吃好饺子,新年能吃好年糕……这是我们出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人常念叨的童谣,反映了那个时代我们对“过新年”的渴盼。

在那个贫穷的年月,我们这些孩子整天盼着“过新年”,能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小伙伴们说着、笑着,玩得开心热闹,真是好得很,美得很,热闹得很。

大年初一这一天要早早起床。母亲后半夜就把我们喊起来让试穿新衣服,这是母亲辛辛苦苦熬了一夜做出来的衣服。说是新衣,实际上是用旧衣服改做成的,但我们还是很喜欢、很高兴。

那天,我还会暗暗地从新衣服口袋里取出父母亲前一晚早已装在我口袋里的压岁钱,一毛两毛数了又数,高兴地咧开了嘴,整整齐齐暗暗地装在保密的地方。

我和弟弟还会跟着父亲在院里“点柏枝”烧旺火,那是“过新年”的一种民间习俗,据说是用“点柏枝”的火焰赶走“年兽”,寓意平平安安、兴旺发达。

我们兄弟在跟着父亲敬神、放鞭炮之后,全家人就会围着桌子一起吃饺子。当时有个习俗就是大人包饺子时,要在饺子馅内放几个“麻钱”或“硬币”,谁能吃到这些饺子,谁这一年就有好运气,就能发财。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互相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那时,我们都是在自己家族之间进行。我和弟弟们在本族几位叔叔家的中堂前,向祖先和长辈们作揖、叩头、施礼,长辈们高兴地给我们晚辈口袋里装糖块、花生、红枣、核桃和瓜子等好吃的。

拜年结束,各家自由活动,参加最多的是村里的文化体育活动,如敲锣鼓、打篮球、下象棋等。我小时候爱看报读书、酷爱自学写作。晚上,村里演唱家戏,我便会同巷里小伙伴们一同前去看戏。

 家戏,是村里过年期间不可或缺的文化活动之一。我们几个小伙伴跟着老年人,搬上自备的小凳子,坐在戏院里,观看唱戏。看着看着,我们时而随着戏里的故事感动流泪,时而憨笑一阵,乐不可支。

实际上,“过年”就是一种心情,一种希望,一种亲情,一种自己寻找的高兴“热闹”,也是一种娱乐文化、享受文化,只要自己开心了,就把“新年”过好了。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