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以廉洁文化建设“清廉校园”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12-16

 杨东霞

作为学校,应当扬廉洁文化,造一方净土;作为教师,应当存廉洁之心,做清正之人,上下齐心共创清廉校园。

弘扬廉洁文化,需探寻文化根源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一句中,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何为廉洁?廉洁是身居高位、大公无私、痛恨贪官污吏的北宋名臣包拯在家中石碑上面镌刻着的《诫廉家训》;廉洁是于谦巡察河南返京时拒受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写下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诗句……由此可见,廉洁文化源远流长,必须探其根,寻其源,并将其渗透到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才能将其发扬光大。

长存廉洁之心,需汲取榜样力量

“无德无以培德”,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以人育人的职业,更应以德为魂,廉洁从教。人们不会忘记“廉洁教师”王正龙,在村里的3名教师集体下山另谋出路后,毅然决然拿起粉笔,独守仙峰30年,坚守清贫不弃教;人们不会忘记“育人楷模”李红霞,从教27年始终坚守思政课堂第一线,倾情教育扶贫,坚持山区送教,热心公益慈善;人们更不会忘记“道德模范”张桂梅身患23种疾病,每日坚持只花3元,却给大山里的孩子们捐出40万元,连续12年为学生送考,帮助1804名女孩走出大山。然而如今,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里却出现了一些不和之音:个别教师师德意识淡薄,见“礼”忘义,因“财”施教。因此,作为教师,需常汲取榜样力量,长存廉洁之心。面对世俗,要抵得住诱惑,撑得住信念,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甘为人梯,乐做春蚕。

固清正清廉之气,创建“清廉校园”

宋代林逋有言:“知足则乐,务贪必忧。”欲正清廉之气,需从净化心灵开始。在学校层面,将我国五千年文明长河中的廉洁文化、办学理念和价值观相融合,为学生发展、教师成长搭建多样化的学习平台,营造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在教师层面,教师要以良好的姿态向榜样学习,以平和的心态淡泊名利,以坚定的信念守护心灵净土,以坚强的人格承载各方压力,以别样的方式驻守坚实的防线,用实际行动为学生作表率。在学生层面,利用班会,介绍廉洁警句、廉洁故事、廉洁人物等,加强廉洁教育宣传,在学生心里播下廉洁的种子。学校、教师、学生齐心协力,正清廉之气,创清廉校园。

以清为美担使命,以廉为荣守初心。弘扬廉洁文化、共创清廉校园,需要我们以理想信念强基固本,以先进文化启智润心,以高尚道德砥砺品格,从小事做起,从平时的一言一行做起,让廉洁之花在校园里永远盛开。

(作者单位:垣曲县中条中学)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