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陶鬲:古人蒸煮好帮手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12-12

□张丽娜

陶鬲是二里头人的蒸煮好帮手。

早在夏朝以前,河洛先民便已使用这东西煮饭了。坊间有一种说法“中国人蒸熟了世界上第一碗米饭”,用的就是这个神器。

二里头人所用的陶鬲大小不一,比鼎更节能高效:圆口,阔肚,有三只中空的足——中空构造能扩大受热面积,快速煮熟食物,省时省柴火,实用性满分。

夏代人懂耕种和养殖。他们的食物有黍、稻、粟、豆等谷物,也有部分水果、蔬菜,还有畜养的家畜、家禽,以及捕猎来的鱼虾等水产品。

陶鬲啥都能煮,烧水、煮粥、涮火锅不在话下,还可以搭配甑(音同赠)蒸饭。甑跟蒸馍箅子差不多,圆形(也有方形)、立耳,底部有很多小孔,可以搁在鬲上蒸东西。

盛饭用的是陶豆、陶盘等。豆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形状像高脚盘,可用来盛放肉酱、咸菜等,有的豆还带盖,纹饰华美浑朴。

商周时期将豆列为礼器,在祭祀、宴饮等重大场合装点门面,身份越尊贵的人用的豆越多。

后世的周天子吃一顿饭能用26个豆,分别盛放腌白菜、腌韭菜、腌蔓菁、鹿肉酱、兔肉酱、鱼酱等一堆腌菜、凉菜,看着花样虽多,其实烹制方法单一,不是腌菜就是酱,现代人吃得可比周天子丰富多了!

(《洛阳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