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周边>

融出转型新高度

来源:三门峡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11-30

初冬,美丽的白天鹅如约回到三门峡。在这个浪漫时节,三门峡市又迎来盛会——首届仰韶论坛。

11月2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齐聚天鹅之城,围绕“深化仰韶文化研究 探索中华文明起源”主题,交流仰韶文化考古新发现、新进展,弘扬中华文明灿烂成就,进一步展示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是三门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为统领,强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的又一成果。

一年来,三门峡在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成功举办的带动下,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重要精神为指引,根据省十一次党代会关于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总体部署,以仰韶文化为主体,以黄帝文化、虢国文化、天鹅文化等为辅助,积极构建文旅文创产业链,强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努力推动城市转型创新发展。

打造文旅地域品牌。依托本地文化、文物资源,组建专业设计团队,建设文创产品展示交易中心,推动有序开发文创产品,先后推出600余种文创精品;推动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工艺美术大师、传统工艺非遗传承人培养力度;发展精品演艺,指导全市艺术创作和生产,推出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原创精品艺术作品。

数字化强势赋能。抢抓推进“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重点数字化展示项目机遇,积极推广景区人脸识别、分散预约、无纸门票等智慧化系统,全市多个景区实现了5G信号全覆盖;继续推进函谷关全息球幕数字化真人演艺秀、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智慧化服务展示、虢国博物馆数字化保护利用、北阳平遗址群数字化展示等7个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按照“建设发展一批、提档升级一批、重点推出一批”的原则,丰富旅游产品供给,着力在龙头项目和品牌塑造上做文章,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特色示范单位,培育申报命名了一批示范村镇,9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3个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2个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1个休闲观光园区、2家旅游度假区等获得命名。

推进民宿项目落地。积极探索“民宿+非遗”“民宿+书屋”“民宿+民俗”“民宿+美食”等融合型经济新业态,推进乡村民宿特色化、精品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赋予民宿新的生命力。目前全市建成特色精品民宿项目21家,在建10家,总投资额约4.38亿元。

创新红色旅游模式。围绕三门峡大坝、渑池八路军兵站、卢氏红二十五军长征线路等红色资源,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载体、经典景区,强化党员干部及群众教育熏陶,让革命文物在新时期充分发挥教化育人的作用,进一步彰显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

研学旅游初具规模。依托特色产业、革命旧址、历史文化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全力推进研学基地建设,打造了仰韶文化考古线路、博物馆考古体验线路、传统文化研学线路、劳动实践研学线路等一批交通相对便利、体验相对丰富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3个,市级示范性综合实践中心、研学基地20个。

露营房车游成新亮点。将露营地、自驾车营地、房车营地等建设纳入《三门峡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把其作为重点发展的新业态旅游产品,通过完善露营地周边生活必备设施,进一步规范露营地管理,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入,切实推动露营旅游产业链发展,全面提升我市休闲和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市已建成露营房车基地3家,并入选河南省露营地推荐名单。

同时,加快关键项目建设,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立足我市独有的仰韶文化和老子文化资源,推动文旅文创融合理念落实到仰韶村考古圣地“七个一”工程、老子文化养生园等文旅项目上,促进带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仰韶村考古圣地“七个一”工程正在有序推进。老子文化养生园的多功能会议中心、窑洞民宿、八角楼及室内配套设施、地下停车场和辅助设施已安装完成;院落群主体已建成,内部装修接近尾声。

文旅文创融合,让古老文化破圈而出,站上时代潮头,助力全市转型创新发展。(记者 吴胜男 通讯员 贺丽娟)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