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临汾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11-15
记者 赵俊 王凯 实习生 窦雯婧 李霈萱
初冬时节,汾西凤凰广场上人头攒动,古色古香的人和巷吸引了很多市民来此游玩打卡,樊旭光新开的水果生鲜旗舰店也落户在此。初见樊旭光时,身材不算魁梧的他正和几名员工奋力将货物从货车倒腾到平板拉车上。货物进入仓库后,樊旭光又紧张地查看货柜,了解货物是否充足。
“每天都忙忙碌碌挺好的,这样日子才过得充实!”樊旭光讲道,“学历不高还不努力,就真的要被社会淘汰了。”
樊旭光出生于1987年,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汾西娃,高中毕业后没有继续学业,成为他最大的遗憾。初入社会的樊旭光在求职路上四处碰壁,于是他清醒地认识到,“要学一门手艺,这样不管去哪里都能吃饱饭。”
2005年,18岁的樊旭光毅然背起行囊,只身前往太原学习烘焙手艺。“刚开始感觉特别累,一天站立超过10个小时,回到宿舍整个腿都是酸疼的。”回想起最初的学艺经历,樊旭光讲道。但已经经历过“求职碰壁”的他更懂得坚持与努力的意义,“只要有一颗好学上进的心,也能让自己拥有不同的人生。”
2006年,樊旭光进入一家面包坊当学徒,彼时的他更忙了。学校是统一教学,所以在工作岗位上必须“机灵”,这样才能让师傅愿意传授更多技能给自己。“我当时眼勤手勤嘴巴甜,就是想让师傅再多教一些蛋糕淋面、裱花技术。”之后,樊旭光凭借着自己的勤恳执着,啃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也一步步从学徒成为了师傅。
时光荏苒,2008年,汾西当地一家超市对外招收面包烘焙坊运营商。“听到消息后,我当时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回去干。”樊旭光说,那时一个月已经可以拿到近2000元的工资,并且因为技术过硬,各项福利待遇也很好,但骨子里强烈的“眷乡情怀”让他果断放弃了优厚报酬,选择回乡发展。“我们学到技术就是为了建设家乡。”同年,樊旭光在汾西的第一家面包坊开业了。
“烘焙是一个更新迭代很快的行业,口味研发、裱花技术等都要实时更新。”开店期间,樊旭光从未停下自己学习的脚步,多次外出“拜师学艺”。“我还经常去太原一些知名的面包房重新当学徒,跟着技艺更精湛的师傅学习两三个月,然后更新自己店里的产品。”凭借优良的品质与口感,樊旭光的面包坊名气越来越大,吸引了很多粉丝,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为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思路。
因为面包坊的位置与超市紧密相连,樊旭光看到了零售行业的发展前景,于是他将目光投到了散货供应上。2011年至2013年,樊旭光在古县、洪洞、霍州等地均拓展了为当地超市供应散货的渠道,这为他积累了第一桶金。
但之后因为一些超市经营不善,导致货款不能如期结账。“超市倒闭了,一下子就把几十万元赔进去了。”回想起那次经历,樊旭光说,“这件事给了我一个教训,以后一定要确保各个环节有序运转。”
于是,重整旗鼓的樊旭光于2015年,在汾西县城开设了第一家占地300平方米的水果生鲜超市。随后,他又陆陆续续开设了8家超市,总营业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并提供了上百个工作岗位。
从第一家超市的亲自选品,到如今9家超市严格把关质量,樊旭光都是亲力亲为。“食品安全大于天,我必须把好关口,才能不辜负父老乡亲对我的信任。”于是,每天天刚亮,樊旭光的身影就奔波在汾西的大街上……
疫情期间,很多超市供货、发货渠道受到影响。“县委、县政府积极协调、大力支持,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家乡的包容性与优良的营商环境,这使我信心倍增,将用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干事创业中。”樊旭光深情表白汾西这方沃土。
从最初的稚嫩到如今小有成就,樊旭光初心不改。“我爱这里的一切,我愿意为她的发展贡献力量。”樊旭光掷地有声地说。如今,发展越来越迅猛的汾西,城市变化日新月异,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返乡创业,不断彰显着奔涌活力与全新生命力。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