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古人如何庆中秋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9-07

赵自力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此时正值秋意浓浓瓜果飘香时,所以有人把中秋节叫“秋收节”。中秋,被赋予了团圆和丰收之意,人们争相庆祝。那么,古代是如何庆祝中秋的呢?

中秋拜月始于唐朝。相传某年八月十五之夜,唐玄宗在宫中祭月时,随侍道人作法,将手中拐杖化作空中银桥,引玄宗步入月宫。但见门楼匾额上书“广寒清虚之府”,门口的高大桂树下白兔正在捣药,宫内嫦娥诸仙女在悠扬的乐曲伴奏下,翩翩起舞。玄宗从月宫归来后,命人整理出暗自记下的舞曲,命名为《霓裳羽衣曲》。月宫之所以称“广寒宫”,也与此传说有关。自此,每年八月十五,赏月拜月吃月饼成为中秋节的民俗符号。

宋朝赋予中秋新的内涵。“中秋节”的提法最早出现于南宋吴自牧所著的《梦粱录》:“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后来中秋节被视为“团圆节”,源头应在北宋。家家户户在中秋之夜团圆,文人墨客对酒当歌,有吃的有喝的还有好玩的,真是不亦乐乎。文学家苏东坡在中秋之夜,写下了《水调歌头》。其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把北宋人对中秋节的理解阐释得淋漓尽致。虽不能团圆,却能共赏一个月亮,借中秋明月寄托思念之情。

明代流行中秋送月饼。中秋节所食之饼除了“月饼”叫法外,还有“团圆饼”“团饼”等叫法。正德《建昌府志》称:“中秋,登楼赏月,多用西瓜、团饼,亦取月圆之义。”明朝不仅对吃月饼更加讲究,还流行将月饼送给亲朋好友。这一风俗是怎么形成的呢?据说是源于“走月”活动。所谓“走月”,就是趁着中秋月圆之际,拜亲访友,馈赠糕点、鲜果等食品。到了清代,中秋送月饼更为流行,并影响到现代人的节日消费行为。

到清朝后,中秋节“偷葱偷菜”的风俗非常流行。在皎洁的月光下,人们结伴去偷菜。“偷个葱,嫁个好老公;偷个菜,找个好女婿”,而已婚女子则偷瓜求子。这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而主人家也非常乐意被别人偷,说越偷越有。 (《西安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