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南大门”演绎“别样红”

——平陆县以“红色引擎”赋能基层治理透视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7-26

记者 杨红义 见习记者 杨 琳

这里,有杜马阻击战无畏生死的英雄传奇,有“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时代壮歌;这里,更有风生水起、有口皆碑的“红色喇叭”“红色网格”“红色乡贤”……

素有山西“南大门”之称的平陆县,因临河依山、沟壑纵横、山峦起伏,自古以来就是军事战略要地。党的百年奋斗,在此处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红色宝藏”。近年来,平陆县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深耕“红色土壤”,厚植“红色因子”,激活“红色力量”,“驿站红”“志愿红”“产业红”等竞相绽放、争奇斗艳,构成基层治理的一道独特风景。

暖人心,“驿站红”

“暴雨突袭别心慌,免费雨伞借您用。”

“手机没电别着急,移动充电宝帮助您。”

“赶集没秤怎么行,咱这里提供方便!”

……

7月5日早上,平陆县杜马乡上村村南集市车水马龙,人头攒动。集市入口处,一个摊位前被围得水泄不通。两名身着红马甲、手拿针线盒的“商贩”,正在为没有采取防疫措施的群众分发口罩。

“他们可不是在卖货哩!这是我们村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结合村里实际而建立的流动‘红色驿站’,主要为赶集村民、商户提供口罩、针线、充电宝等急需用品,在维持秩序的同时免费提供便民服务。”上村党支部委员张转云介绍说,“村里每月逢七有集市,驿站逢集必到。每站3名工作人员,今天与我搭档的是其他两名党员。”

上村是杜马战役发生地,当年牺牲的烈士中有223人长眠于此。以杜马战役遗址和烈士陵园为依托,集教育、培训、餐饮、民宿、体验等于一体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方兴未艾。

为传承发扬英烈精神,上村探索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红色堡垒——流动“红色驿站”。驿站成员由1名网格员和两名村“两委”干部组成,共12组。

“‘红色喇叭’是‘红色驿站’的必修课,每天至少播报半小时,主要用来宣传党的政策,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张转云介绍说,“今天由我播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新闻报道,向村民普及‘一国两制’基本国策,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早上喇叭响起来,中午“摊位”摆起来,下午入户走起来。当天,“红色驿站”工作者的“重头戏”就是走访第五居民组的脱贫户、低保户,有15户左右,主要是对他们的水电供给、住房安全等进行入户调查,为其排忧解难。这不,刚登门拜访完村民李永星,张转云他们又马不停蹄,奔赴下一个入户目标……

“作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上村活化利用红色资源,作出了不少探索。”杜马乡党委书记路军玲说,“我们动员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特别是经历过杜马战役的老革命战士,组成‘红色乡贤’智囊团,讲述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对村务、财务、党务进行监督。其中,许多辈分高、资历深的‘红色乡贤’还升级为‘金牌调解员’。多年来,上村没有一个上访户,也没有发生一起治安刑事案件。”

最无私,“志愿红”

“1960年2月2日,平陆县黄河沿岸的一处工地上有61位筑路民工集体食物中毒,生命垂危……”在平陆县常乐镇张家沟村“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纪念馆,今年76岁的老支书张自成,正满怀激情、绘声绘色地为游客讲解。      (下转第四版)

“张自成是此事件的当事人,不仅能阐明事件经过,还能讲述不少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他以特殊身份进行义务讲解,可以让真实情景再现,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红色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员卫国介绍说,“除了张自成,主动请缨、不计报酬和补助的义务讲解人员还有村民张串苟。每年他们讲解场次超过200场,最多时一天讲解五六场。”

在张家沟村采访,除了气势恢宏、游人如潮的“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纪念馆,修葺一新、整齐划一的特色窑洞,林木葱郁、花团锦簇的羊肠小道,更有无处不在的“志愿红”。

不仅仅义务解说,党员史同生还动员村民李铁亮、张自成,自发组成卫生保障小组,主动承担起纪念馆前广场的垃圾清理工作;村民还主动为纪念馆无偿捐赠了80多个老物件,仅张怀玉一人就拿出织布机、筛子等“老古董”30多件……

蝉鸣蛙叫,小桥流水,鸟鸣山涧,清水潺潺。步行至村西侧的窑洞农家乐,门庭若市、人头攒动。

“这是村集体经济的主导产业,去年遭受暴雨袭击后,20个窑洞均有不同程度损毁,庭院地面下陷严重,我们拿出15万元对这些窑洞进行修复重建。”员卫国介绍说,“为配合工程队施工,村民纷纷组成‘志愿军’,承担清运淤泥、补栽树木、冲洗庭院等辅助工作。古稀老人张省名也主动‘参战’,义务劳动近3个月,用其精湛的木匠工艺,精心打造古色古香的木质楼梯扶手,既安全又美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张家沟村先后荣获“山西省美丽乡村”“山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和“山西省生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曾经的“穷乡僻壤”摇身一变成为荡涤心灵的“风水宝地”,这是对“志愿红”的最好诠释。

富百姓,“产业红”

张店镇西牛村东口,半人高、一指粗的梨园迎风起舞。

“这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用‘中梨一号’和红香酥通过有性杂交培育的新品种——‘丹霞红’梨,今年3月份引入栽种,目前种植面积达到150亩。”西牛村村委会委员许淑波介绍说,“由于梨树种植管理成本高,环境要求严格,之前村里根本没有种梨户。后来引进‘玉露香梨’,但管理复杂、储运不易。现在引入的新品种不用套袋、疏花,育种能力强,结出的果实肉质酥脆、甘甜爽口,甚至可作为库尔勒香梨、红香酥梨等品牌的‘平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村里的种梨户也成倍增加。”

从“0”到“1”再到“1+1+1……”,西牛村的“产业红”,这厢有“梨”!作为杜马战役战地医院旧址,西牛村的党员干部始终秉持为民初心,将红色革命精神薪火相传。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牛村新建12个大棚、1座冷库,用以发展集体经济,扶贫车间、村民休闲文化公园等项目全面落成,全村硬化、亮化、绿化程度不断提高。借助帮扶单位——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累计销售各类消费扶贫农副产品价值107.47万元,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我种果树大概有40年了,起初承包村集体的果园,后来自己开始划地栽种,其间还做过果业经纪人。因常年在外,人脉多、路子广。也是机缘巧合,得知郑州果树研究所培育出好管理、产量大、幼苗存活率高的‘丹霞红’梨,我就想做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先行试种。”许淑波说,“前年,拿到新品种后,我先在自己家的40亩果园里试种,给大家做榜样。去年,又组织感兴趣的村民去盐湖区、临猗县等地观摩学习,得到14户村民积极响应。冬天定苗,然后连片种植,不到一周时间就发展100多亩!”

记者了解到,果树种植“大拿”许淑波之前是以其妻子名义注册成立了平陆县牛淑芬梨果飘香家庭农场,随着“丹霞红”梨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他又有了新的想法。下一步,待到新品种开始成功挂果后,他将动员更多村民,扩大种植规模,并以自己名字成立合作社,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深挖红色资源,为党建文化建设‘备素材’。红色资源分散在广袤大地上的各个角落,做好基层治理,就要深挖红色资源,把看得见的红色资源‘摆出来’、把‘沉睡’的红色资源‘唤醒’,让更多红色资源更好地被发现出来、利用起来。”平陆县委书记麻军泽说,“党员干部将更多地主动走向基层,通过文物、纪念馆、口口相传的故事等,把更多的红色‘富矿’变为‘活教材’,探索出一条具有平陆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