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写在《健康第一·第一健康》公益栏目刊播一周年之际

来源:发布者:□记者 王捷时间:2022-06-10

情怀深时人不老 生活处处有健康

——写在《健康第一·第一健康》公益栏目刊播一周年之际



如果您关注《运城晚报》,那么《健康第一·第一健康》公益栏目就一定不陌生。这个自2021年4月10日在晚报“副刊·家庭”版面开辟的专栏,如今已走过一年的不凡历程,为读者送上了很多专业、权威的健康理念和知识,并以昂扬的姿态,仍以每周两期的频率坚持着,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与此同时,在2021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当天,《健康第一·第一健康》电视栏目在运城广播电视台试播。一年来,无论是首播还是重播,这部百集节目都赢得了不俗的收视,受到广大观众的关注。

这档全国独一无二的公益栏目,凭借独树一帜的特色,成为“健康运城”的新表达。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个栏目?未来栏目又有怎样的发展?

近日,记者走近节目主讲嘉宾——全国食疗养生大会高级顾问,国家一级健康管理师,山西省健康科普研究会名誉会长、首席高级顾问,三晋文化研究会“健康第一·第一健康”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王水成,探寻栏目背后的故事。

转身跨界“为健康”

曾经的王水成,是闻喜县委书记,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山西省司法厅厅长……如今的他,则是世界第四届医养结合委员会中国委员,全国食疗养生大会高级顾问,国家一级健康管理师,山西省健康科普研究会名誉会长、首席高级顾问,三晋文化研究会“健康第一·第一健康”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跨界转变,都源于他自身对“全民健康”的一种情怀。

起初,王水成只是想退休后加强锻炼,保持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少给家人添麻烦。然而,当他真正开始研究健康知识后,他才发现,全民健康并不意味着只是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好。“数据显示,全国高血压人口有2.7亿人,血脂异常的有1.6亿人,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全国每年约有380万人患癌……”王水成被这一组组惊人的数字震撼了。

还有一次,王水成在小区散步遇到一位老同事,主动上前打招呼。可没想到,这位老同事完全认不出他,原来是因为其得了阿尔茨海默病。而这样的老人,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

“不只是老年人,青少年健康指数下降、肥胖人口数量增加、疾病年轻化等,同样让人触目惊心。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王水成说,“可见,推进全民健康,非同小可、非常迫切。”

随着党和国家对“全民健康”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政策和决策落地实施。作为一名老党员,王水成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全民健康”添一份力。

“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爱党、在党护党。”他说。也正因此,他坚定了退休后转身投入“健康事业”的信心和决心。他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健康运城、健康中国、全民健康做点事,在保持自我健康的基础上,引导家人健康,帮助朋友健康,推动全民健康。

跨界,谈何容易?但王水成却有着足够的底气。他积攒了大半辈子的72本、500余万字健康学习笔记,正是他多年来探究养生健康的自信与源泉。

在王水成的家,有一个房间格外抢眼——“学海苑”。这是他的书房,也是他每日不断汲取知识与营养的运输地,更是《健康第一·第一健康》公益栏目的素材库。成千上万册历史典籍、人物传记、市志县志、管理类书籍等,可谓浩如烟海。其中,《黄帝内经之养生智慧》《百家健康讲坛》《中华养生全书》《食疗养生探索》《食物与营养专辑》《健康第一》等养生健康类书籍,更是占满一柜又一柜。

“这本《健康第一》是王敏清所著。‘健康第一·第一健康’理念就是受这本书启发而提出。”王水成介绍,“王敏清生于1929年,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半个多世纪未患过感冒,保持着标准体重,血压也保持着最佳标准。令人惊奇的是,他之前患过重度喉癌,手术后,除了颈部换药,没口服治癌药物,也未做过放疗和化疗,术后40天身体好转就出院,自己在家通过科学养生疗法,至今身体依然健康。”

踔厉奋进“学健康”

在不断认知、理解和研究中,王水成提出了“健康第一·第一健康”理念,以及“传播健康理念、传授健康知识、传递健康信息、传导健康行为”健康四大支柱,旨在努力实现个人健康、家庭健康、社会健康、全民健康,提倡和传播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科学健康的工作方式。

“支撑这一理论体系构成的观点和数据,都不是凭空捏造和主观臆断,而是来自中华医学经典典籍和权威媒体的报纸期刊。”王水成说。

《黄帝内经》《易经》等我国医学典籍,《中华养生大全》《最好的医生是自己》等名家大作,以及人民日报社主管、《环球日报》主办的《生命时报》《健康时报》,国家卫健委主办的《健康报》,省卫健委主办的《健康生活报》及《养生大世界》等报刊,都是他恳切求知的对象,继而将其中的知识进行梳理和解读。

在他看来,“健康第一”是理论、理念、基础,“第一健康”是实践、实施、行动,两者相辅相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生活的实践,是实现健康、拥有健康的“辩证法”。

2015年,原中央保健局局长王敏清来运城做《健康第一》专题讲座,王水成与王敏清进行了交流,第一次提出“第一健康”的概念和理论,并详述了“健康第一”和“第一健康”的辩证关系及内在逻辑,得到王敏清的认同。

在“学海苑”,随意打开一本书,都会看到王水成批注过的痕迹。

今年春节农历正月初五晚6时,他在《拒绝生病》一书的第一页空白处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生理和心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是否能拥有健康的身体,绝对和心理因素有关;正的信念能使人强健,负的信念能使人萎靡……

在《健康语录》一书扉页,他不仅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勒出重点,还在旁边摘抄了金句: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知足,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卑。

也就是在书本中成年累月地探究,王水成逐渐从一个“没有学医学历、没有从医经历”的养生健康外行成为内行。一系列与健康有关的专业头衔的取得,就是对他的认证。

那么,如何让这些知识真正惠及更多老百姓呢?《健康第一·第一健康》公益栏目应运而生。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三周年前夕,2019年8月19日,《健康第一·第一健康》栏目筹备开播研讨会热烈举行。30余人组成的策划团队,从栏目设想、策划、推送、形式、时长、衔接等环节,进行了深度探讨交流。从这时起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王水成开始了《健康第一·第一健康》公益栏目的酝酿和运筹。

百集成语“讲健康”

2021年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借此契机,《健康第一·第一健康》栏目相继在运城广播电视台和《运城晚报》与大众见面。栏目一经问世,就以权威的观点、生动的解读,深受人们喜爱。

高质量内容,才是栏目的立身之本。如何让栏目更接地气,更具思想性、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专委会的成员李晓峰、于春磊、宋燕、周晓玲、谷慧慧、郭吉芳6位营养师进行了细量思考。最终,王水成决定将多年来的健康知识学习笔记汇总归类,从生活入手,从细节着眼,以中华成语经典概括,围绕“吃喝玩乐”“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琴棋书画”“洗脸梳头”“花鸟鱼虫”及“二十四节”等,推出100个样式喜闻乐见、形式轻松活泼、内容浅显易懂的健康话题。

用百则成语讲健康,这在全国同一领域里,尚属首次。

于是,我们便从栏目中看到,“民以食为天,水是生命之源,要生存离不开食物和水,不同群体的人选择不同的食物才能更健康,多点兴趣爱好多点快乐有利于健康”,是对饮食起居的解读;

“阅读是一剂解压良方,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睡前阅读轻松的书籍、报刊,能改善睡眠质量,读书看报对人的身心健康有诸多好处,其习惯受益终生”,是对读书看报的体悟;

“通过不同季节、不同节气的自然变化,讲述了起居作息、饮食养生、强身进补、防病治病、精神调节与运动指南等内容,诠释了科学养生的重要所在。我们应该懂得如何来适应气候的变化,有效地保养身体,防御疾病的侵害”,是对“二十四节气”的说明;

“喜怒哀乐有健康”“白头偕老有健康”“悲喜交集有健康”“手不释卷有健康”“业精于勤有健康”……伴随着一个个健康话题,一系列关乎人们身心健康的养生观念和养生方法,悉数呈现在大众面前。

无论是对品茗饮茶、戒烟限酒、酸甜苦辣、粗茶淡饭等与人们饮食起居相关的解读,唱歌跳舞、坐立站卧、摇头晃脑、洗脸梳头、捏脚搓手等养生方式的分析,还是不卑不亢、宠辱不惊、从善如流、独善其身等人生况味的诠释,人们都可以从栏目中找到科学解读,从中受益。

如今的王水成年近七旬,耳不聋、眼不花、发不白,看起来像50岁开外的样子。每年上百场的健康讲座,他都全场站立、全神贯注,所到之处无不座无虚席。群众经常这样称赞他:原本外行成内行,不当厅长当“医生”,时时处处为健康,长年累月忙不停。

2021年5月10日,他提出的“一理念”和“四支柱”,在国家版权局正式注册批准并颁发了登记证书。他精心总结的用百则成语来解读健康知识,也于今年3月16日在国家版权局正式注册批准并颁发了登记证书,成为全国这个领域健康研究、健康传播的专利产品。

“健康是需要科学的,健康也是有科学的。”王水成说,“现在栏目已经推出100集了,今后还会继续坚持,力争5年内推出500集。”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今年6月16日是“中华健康节”。山西省健康科普研究会和三晋文化研究会“健康第一·第一健康”专委会也在谋划着他们的“十四五规划”:计划挂牌成立首个将健康定义为科学的“山西省健康科普研究会”;《健康第一·第一讲康》栏目在山西广播电视台社会与法制频道正式开播;举办山西省卫生健康专家高峰论坛……

一枝独秀,任重道远。在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当下,从“心”出发的《健康第一·第一健康》公益栏目,在为“全民健康”增辉的同时,也必将谱写更加绚丽的华章。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