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晚清阎敬铭和他的《不气歌》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3-29

□祁世坤

(一)

晚清时期,声名远播的廉相、被民间尊称为阎大人的阎敬铭,留有两处遗迹,以为后人纪念。其一是陕西原朝邑县黄河老岸垅上的丰图义仓,远眺一溜白色的建筑,犹如城堡横列在今大荔县朝邑镇的仰圣堡,俗称南寨子的地方,至今发挥着国家粮库的作用;其二就是今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楼上村的王官别墅,阎敬铭晚年致仕赋闲在虞乡屯里村。别墅是他的家人在他生前开始修建的一处山庄,内设有他的纪念堂。

阎敬铭(1817~1892),字丹初,号荔门,清道光二十五年进士赐官,历任户部主事、湖北按察使、布政使、山东盐运使、山东巡抚等职,后调户部尚书,充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晋协办大学士,卒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介,俗称布衣宰相。

这样说来,阎敬铭本是陕西朝邑人,那里有他的家乡故土;晚年他寓居山西虞乡,这里又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公平说,一河把山陕分为河东河西,阎大人一半是河西朝邑人,一半是河东虞乡人。

阎敬铭历经晚清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自道光二十五年进士赐官后,开始了他的从政活动。他是有名的国家理财大师,一生政绩卓著,于朝于野都广有口碑。他又颇精文墨,给后人留有诗文墨宝,所以他身上又充满着文人气质,这里只想就他的《不气歌》说起。

(二)

据范明乐先生编著《布衣廉相阎敬铭》一书提供,原歌为: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

气之为害大可惧,诚恐因病将命废。

我本尝过其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而且我手头就有从一纸扇面上录下来的另一首《不气歌》,则是:

人生好比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为了小事耍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

别人生气我不气,气下病来无人替。

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

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

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显然这是由今人改编了的《不气歌》,也正如范明乐先生指出的,百余年后的今天,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民间将这首《不气歌》扩充了内容。他书中也收录了一首《不气歌》,竟有46句之多,比原歌词多出38句,这同我手录的那首14句谣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后者可以视为是《不气歌》的一个简本。其主旨都是劝人少生闲气,凡事总要想开去,也当从养生健身方面去理解,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倡导邻里团结、家庭和睦、尊老爱幼,老年人更要自重、自控,少生闲气,难得糊涂。围绕这个主题,我还见过一幅《老来乐》的字词组画,其歌词又当是今版《不气歌》的衍变了。

那46句的《不气歌》,无需全录,有趣的是其后一段话,将阎敬铭写得那样宽宏大度。如:

三国有个周公瑾,因气丧命中人计。

清朝有个阎敬铭,领悟危害不生气。

弥勒就是布袋僧,袒胸大度能忍气。

笑口常开无忧虑,一切疾病皆消去。

以周、阎相比,显然这是两个对立的典型。周公瑾,即周瑜,历史上三国时期吴国的军事大都督。《三国演义》把他写得气量窄狭、嫉贤妒能,一生好同诸葛亮争强斗智。他自己总觉得凡事输孔明一筹,为此自己反生自己的气,说出了“既生瑜儿何生亮”的话。如今人们又拿阎敬铭同周瑜比,美誉阎敬铭是弥勒笑佛,似乎他有那么一种雅量,即“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其实这样理解阎敬铭,似嫌过誉,这已经远离了阎敬铭《不气歌》所要表达的实际意义了。

阎敬铭之歌末句说:“我今尝过其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联系他一生的从政经历,所走过的坎坎坷坷,所感受的酸甜苦辣,也只能透过纸背去解读了,想来这《不气歌》直抒胸臆的潜台词应是:我今尝过其中味,生气生气真生气。

(三)

阎敬铭所处的晚清时代,国家危机四伏,水火俱来。一方面,西方列强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东方,从海上向中国叩关,大清的闭关自守又怎禁得住强盗的船坚炮利,其势真如洪水猛兽;另一方面,清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义旗遍举,其状又当是野火卷地。

阎敬铭是清朝的财政大臣,先说他的湖北按察使一职,已经是总办湖北前敌后路粮台兼理营务,即为湘军筹粮草,募军饷;后升按察使,仍兼管粮台公务。常言道,“兵马未到,粮草先行”。他本是朝廷的一着棋子,为救急用,就按到了湖北前线。他作为督粮官,来助湘军对太平军作战。再后,同治时期,他又被授为山东巡抚,与僧格林沁联手,对付黑旗军和捻军,都是以救皇朝于危难之中的首当其冲。

然而他原本是个理财官,面对清朝内忧外患造成的捉襟见肘的财政亏空,他能不犯愁吗?特别是自鸦片战争开始,列强侵华而来的割地赔款,接连的《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这还只是个开头。眼看白花花的银子流出国库、流向国外,而腐败的大小贪官却乘机大发国难财,他能不生气吗?

光绪年间,阎敬铭调户部任上,先从查账开始。他查“三库”,却清查出了“四大金刚”这个内盗集团,他能不生气吗?还有一件惊动全国的云南军费报销案,贪官们受贿八万两白银,且直追踪到军机大臣那里,他能不生气吗?

更有慈禧太后不顾国难当头,却为自己享乐大兴土木。阎敬铭于户部尚书任上,殚精竭虑爬梳出400余万两白银,本是为李鸿章组建北洋海军造船扩军的当务之急,然而他因逆鳞,又被罢职免任,慈禧拿了这笔款去扩建颐和园,他又能咽得下这口气吗?

看过电视剧《走向共和》的,应该对慈禧太后和阎敬铭发生争执的一幕有印象,阎敬铭要建海军,慈禧要修园子。据说,二人有这样一段对话:

慈禧:我修园子还需240万(两),请丹翁拨付——怎么,你伏地不起来?

阎翁:我如牛负重,起不来。

慈禧:照说应该我自己拿钱修去,难道我修园子是私事吗?

阎翁:臣理财无方,请处臣以失职之罪。

慈禧:你滚,你给我滚!

阎翁:老佛爷这么说,有违礼制。

慈禧:我就这么说了,滚滚滚!

阎翁:我有腿,我不会滚,臣退下就是了!

你说,他能不生气吗?

此后,阎敬铭被革职,仍留在京城,他想不通,整日在屋子里生闷气。他自问,我究竟是犯了什么罪,难道满足了老佛爷就是功臣了!他真咽不下这口气,而那首《不气歌》又在他心里升腾了起来。1889年,72岁的阎敬铭病归故里,回到虞乡屯里村,又过了几年,离开了人世。据说,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仓皇西逃途中经过虞乡,在扁鹊庙进香时,又想到了家在这里的阎敬铭,后悔当初没有听丹翁的一席话,以至有此难。这是真是假,难以考证,然而慈禧确有“岁岁平安”的亲题匾额,挂在王官别墅。

大清朝终于在风雨飘摇中被历史的巨浪吞噬了去,是它的腐朽,造成了它的衰亡。一个没落的封建王朝,留给后世的只能是惨痛的教训,对于阎敬铭,也定当有所感悟。一座大厦首先是从内部虫蚀而木朽梁垮,如《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写的那样,“外面的架子虽没有倒,内囊也尽上来了”,他也预见了“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结局。

阎敬铭是聪明之人,他也许已经预感到晚清不可救药的结局。但他仍想力挽狂澜于既倒,所以又被人们称作“救时宰相”。他的功绩和他的《不气歌》一直流传到现在,相信这首歌还会继续流传下去,启迪更多人,享受智慧人生。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