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两只手”均衡发力 方能摘得“高悬之果”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陈永年时间:2022-03-21

调整产业结构的报道并不罕见,但在临猗产业结构调整的采访中,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却是其驱动改革的方式——

无论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还是政府这只有形的手,都处在合适的位置,各自充分发挥着作用。

如今,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容易改革的“低垂之果”已经摘完,只有政府、市场“两只手”协同发力,且配合无间,才能摘得改革难度更大的“高悬之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论及两者关系,英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一书中的一句话经常被人引用:“政府的失败既可能是由于他们做得太少,也可能是由于他们做得太多。”对政府而言,社会要求他不能缺位、越位,又要积极作为。

经济发展的核心命题是对资源特别是稀缺资源的分配,有史以来最主要的资源分配主体就是政府与市场。但政府干预多了会降低资源利用效率,最极端的就是计划经济;放手不管,崇尚市场的自由主义,又会陷入无政府主义的困局,其危害不亚于计划经济。

对政府和市场的认识,我们都经历了从迷信到反思的过程,现在人们都知道,每一只手都有失灵的时候,也没有哪一只手可以独立支撑经济的健康运行。依靠40多年来的市场启蒙与改革洗礼,我们逐渐清醒地认识到,更好地配置资源离不开市场也离不开政府。正如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两者关系的最新表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说到底,我们要以有效市场为归依,还要以有为政府为前提。推动两者更好地结合,就是要找到两种配置资源方式的最佳结合点。

临猗的这轮产业结构调整,最大的亮点就是政府与市场都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找到了协调发力的结合点。

种什么,怎么种,政府不再大包大揽,代替农民决策,而是以市场为引导,给农民充分的选择自由。采访中,我们发现每个个体看似不同的选择背后都有着供求关系、市场前景、投入产出等等相同的市场逻辑。

政府一方面是在市场有效范围内的无为,另一方面却是在基础设施、品种、技术、发展环境方面的更有为。不想种粮想外出务工的,通过市场化的新型经营主体解决种地问题,同时提供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务工收益;想种粮的,提供社会化托管服务和更好的耕作条件;还想种果的,提供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降低果园升级的成本,提高果业效益……

这一切综合起来,可称为产业政策。临猗县通过政府与市场的联手而为,抓住果业和粮食产业的瓶颈问题,消除制度性障碍,培育生产要素市场,维护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提高了生产要素的供给潜力和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也从供给侧提高了县域经济的增长率。

将70万亩的传统果园缩减至40万亩的“三新”果园,“腾挪”出30万亩宝贵的土地,在此过程中还要保证果农效益不减少和临猗果业这一支柱产业的竞争力不削弱。整体上看,这是一种只有获益者没有受损者的“帕累托改进”。当然,随着改革“低垂之果”逐渐摘完,那些标志着改革“深水区”的“高悬之果”就成为必须被攻克的对象。当改革出现利益受损者时,我们就需要以分担改革成本、分享改革红利的方式,通过改革收益来补偿受损者,甚至通过社会的保障体系来为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条件,在这方面,政府需要做的可能会越来越多。

改革没有止境,产业结构调整也没有“完成时”,在政府有为和市场有效间寻找均衡,更精准、高效地推进改革——这就是临猗此次“果转粮”调整带给我们的启示。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