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12-09
□记者 孙芸苓
一些子女多的家庭,为了公平赡养老人,想出了“轮着来”的办法:这个月在大儿子家,下个月又换到二儿子家……更有甚者,竟把老两口硬生生“拆散”:一个跟着大儿子,另一个跟着小儿子。表面上看,这种“拆老式”赡养对于晚辈而言,在金钱与精力付出上都十分“公平”,殊不知,把老两口硬生生地“拆散”,是一种不孝。
近日,记者在早市遇到了这样的一位老人,她一个人在路边卖自己蒸的馒头,记者看那馒头不错,就买了一袋。看着老人一把年纪还摆摊,记者好奇就问了几句,不想,老人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这位张大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城里,小儿子在乡下。她由大儿子照顾,老伴由小儿子照顾。他们老夫妻就这样被生生地“拆散”了。于是,老两口约定,他们身体允许的时候,一个星期在早市上见一面。大娘蒸馒头卖,挣点零花钱,大爷就卖点萝卜和白菜,主要是为了能在一起说说话,沟通一下感情。
大娘说,老二家条件没有老大家好,而且两个儿媳妇也不和,她不能经常和老伴见面。大娘又不放心老伴,两人便用手机联系,利用早市见面。大娘给老伴送点备用的药,再送点自己蒸的馒头。大爷胃不好,喜欢吃大娘蒸的馒头。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人一旦上了年纪,夫妻相伴就显得更重要了。一对夫妻相濡以沫生活多年,褪去了年轻夫妻间的激情,彼此间由爱情逐步转变为亲情,融入到彼此的生命里,形成了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怀。不知不觉,二人在这种夫妻关系中成为一个整体,他们彼此需要对方的感情慰藉,别人无法代替。
如果有特殊原因,比如父母年轻的时候离了婚,年老了彼此还有隔阂,不愿意见到对方,那么做子女的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和父母商量着来解决养老问题。
记者认为,如果一对感情深厚、相濡以沫的老年夫妇,在人生彼此互相需要的阶段,被子女剥夺了和一辈子最信赖的人一起生活的权利,不能相互扶持,真的是比较残忍的事情。我们可以换位思考,假如说让自己和相爱一生的人分开养老,我们能够开心快乐地生活吗?
身边的子女都在忙碌自己的事情,谁能静下心去了解父母的情感需求?即便是孝敬又懂得聆听父母心声的子女,也不能够代替老伴的陪伴。作为子女,为了自己的方便而让父母分开养老,会让老人伤情的。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虽然都是养,但是,父母养子女与子女养父母的“养”,在现实中会有不对等的情况。父母把子女视如珍宝;子女给父母养老,孝敬的子女还行,不孝敬的子女会把老人看作累赘。一对父母养育子女,自己省吃俭用,再辛苦也要把最好的给子女。子女长大以后,上学乃至成家立业,都离不开父母的操劳。结果呢?父母老了以后,很多时候还因为子女们的“斤斤计较”,让自己受委屈。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这样的子女不该反思?
当我们深层次剖析关于父母“养老”问题的时候,是不是首先自己需要深刻反省?我们只看重养孩子的未来和希望,不去回顾自己被养的过往,当有一天我们自己面临养老问题,被子女商量着是该分开“养老”还是一起“养老”的时候,是我们自己的悲哀,还是子女的悲哀?
记者以为,子女多的家庭商量老人养老问题时,除了子女自己方便外,也要尊重老人的想法。先了解老人是否有分开居住的意愿,再做决定。其次,要学会精神关爱。如果老人表示不愿意分开住,要尽自己所能,创造条件让老两口“在一起”,切莫违背老人的意愿,将其硬性“拆开”。
但愿每一个做晚辈的,在赡养老人的过程中,多些真孝顺,体谅父母相濡以沫的情分,多些理解,少些“拆老”,让家中的父母开开心心地安享晚年。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