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沃野为盘,下好市校合作“先手棋”
——我市深化市校合作运城“特”“优”农产品进校园活动综述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10-21

记者 董战轩


组织第七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运城“特”“优”农产品品鉴

10月15日至18日,第六届山西(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在我市成功举办。其间,由市委人才办牵头,市农业农村局、市果业发展中心组织邀请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3所高校后勤部门相关负责人,来运实地考察体验并参加运城市农产品进高校市校合作活动座谈会,在充分领略运城厚重的农耕文明和独特的饮食文化、感受地道的运城风味的同时,有效推动了双方在农产品供给、科技合作和人才培育方面持续开展广泛合作,助力运城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强市建设。

9月23日至26日,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山西庆祝活动暨第七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在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成功举办,我市92家涉农企业携272种“特”“优”农产品参展,全面展示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品牌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其间,来自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的近50名涉农专业师生受邀参观运城展区,共赏“农耕之源 天富运城”的独特魅力,共品运城“特”“优”农产品,共绘市校合作新蓝图。

实地考察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

9月16日至23日,以“庆丰收、感党恩、农之源、韵河东”为主题的2021·中国农民丰收节运城活动周成功举办。其间,在9月16日举行的运城市特色农产品进高校品鉴暨市校合作签约活动上,市农业农村局分别与运城学院、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市校合作框架协议,对加强资源共享、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是市农业农村局深化市校合作和“12大基地”建设工作的部分缩影。

自省委、市委安排部署深化省校合作、市校合作和“12大基地”建设工作以来,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积极响应,牢固树立人才共享、互利共赢意识,带领全市农业农村系统不断深化与各大高校在农产品供给、技术研发推广、学生实习实训方面的交流合作,持续为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扎实深入推进市校合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市校合作的总体安排,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12大基地”建设任务中的“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任务。为帮运城“特”“优”农产品“上大学”,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强化主动入位、摸清底数、积极对接“三大举措”,推动农产品供给、科研技术、实习实训“三大合作”,逐步实现了市校合作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并进。

以基地为载体畅通销售渠道


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高标准建设

“我们的葡萄颗粒饱满、皮薄肉脆,能进到武汉的大学校园,让大学生们尝尝我们永济的水果,这是好事!”永济葡萄种植户闫峰告诉记者。乘市校合作东风,自家的葡萄进入大学校园,拓宽了销售渠道,这让闫峰十分惊喜。

深化市校合作和“12大基地”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永济市主动探索、积极谋划,整合流通渠道,逐步将永济作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大学等高校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一是通过与永济各水果种植合作社有业务往来的武汉客商对接,打开永济特色农产品进入武汉各大校园的通道;二是发挥在武汉经营餐饮企业的永济籍企业家的桥梁作用,以高校后勤中心为重点,以高校超市、食堂为纽带,有效打通与高校后勤部门的对接通道。”说起具体做法,永济市农业农村局产业科负责人樊海成告诉记者,“我们主要通过这两种渠道,把永济的优质农产品销往武汉,并与武汉6所高校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

“早在深化市校合作和‘12大基地’建设工作开展之初,我们就组织全市13个县(市、区)开展了三方面的情况摸底调查,分别是对全市有供应意向的区域公用品牌、对农业企业接纳高校学生的实习需求、对科研机构和各县(市、区)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技术合作需求,与各高校积极沟通,共同探寻合作契机。”据市农业农村局科技服务站站长段军介绍,在全市开展“特”“优”农产品全盘摸底的基础上,他们还推动了各县(市、区)农产品供应基地遴选。截至目前,已征集了70家企业的117种“特”“优”农产品,品种涵盖水果、蔬菜、畜禽、粮油、加工食品、饮品酿品和药茶七大类。

“特”“优”农产品进高校合作洽谈

在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的不断努力下,我市逐渐摸索出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初步形成了“多点开花”的市校合作局面。

如今,除了永济市的“特”“优”农产品走进了武汉各高校,其他县(市、区)的“特”“优”农产品也顺利进入全国各大高校。其中,盐湖区与武汉轻工大学达成友好协商,每年为该校提供梨、苹果、冬枣、葡萄等水果200余吨;夏县与山西农业大学签订“特”“优”水果供应协议,通过直销窗口向该校供应优质水果;临猗县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达成水果、面粉供给协议;万荣县与山西农业大学就持续提供技术服务达成协议,县域3家涉农专业合作社分别与该校商超签订了苹果、油桃、三白瓜、香菇等万荣“特”“优”农产品购销协议;闻喜县与北京大学达成面粉、小米、绿豆供给协议;河津市与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商超对接工作取得初步进展;平陆县与中国地质大学达成供应红富士苹果、玉露香梨、猕猴桃等农产品合作意向;芮城县与天津科技大学达成供应香椿等农产品合作意向,并在太原理工大学建立了“特”“优”农产品直供直销专柜……

截至目前,在“特”“优”农产品供给合作方面,我市已同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大学等近20所高校达成供应合作意向。

以合作为桥梁促进产业升级


与山西农业大学开展市校合作

“老师给我们讲了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和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夏县南大里乡“夏鲜”蔬菜智慧产业园博士工作站,一场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吸引了周边众多蔬菜种植户的参与。“夏鲜”蔬菜智慧产业园博士工作站是位于夏县的山西丰泽禹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山西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生物中心联合成立的。市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市县两级农业农村系统立足农业资源优势,聚焦五大产业集群发展问题,持续深化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2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有机旱作小麦示范种植、生鲜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推广、水果生产技术规程制定、水果饮料等加工品研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合作,建立了5个博士工作站。

自去年12月起,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联合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运城市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成立了运城市农业科学合作研究院。自成立以来,该院聚焦运城农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多单位、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优势,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先后取得各类科研成果44项。其中,“棉蚜可持续治理关键技术”和“不同矮蔓型西葫芦新品种选育研究与应用”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运旱1512”获得国家品种审定,5个品种获得山西省品种审定,获得4项专利。在此基础上,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专家杨正礼到我市考察调研,双方立足于解决我市农业产业技术难题,就合作成立农业技术研究院初步达成合作框架协议。

与此同时,盐湖区与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就双季槐深加工产业达成合作意向,并以远程视频连线的形式签订《关于深化区校合作的战略框架合作协议》;河津市与天津科技大学就“功能性水果饮料的开发应用”进行技术研发合作,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职业学院达成韭菜产业发展、山药连作栽培等方面的技术合作;临猗县与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确定了研究制定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标准;万荣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订了食用菌技术服务协议,拟挂牌国家食用菌改良中心万荣香菇菌种基地;芮城县与清华大学就农作物秸秆处理和生物质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开展对接;新绛县与山西农业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等院校27名专家达成设立科技研发服务中心合作意向,合作开展“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项目;平陆县与中国地质大学达成水果产业合作协议;闻喜县与山西农业大学达成合作意向,制订了《闻喜县2021年省级有机旱作农业小麦科研示范基地创建项目实施方案》,旺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山西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展黄芩品种选育项目;绛县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专家,就草莓标准化栽培与新技术推广工作开展技术合作;垣曲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彩色小麦种植和青皮核桃贮藏保鲜开展技术合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万荣县农林文旅康居融合发展示范区、临猗县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等建设的陆续获批,我市与各大高校在产业规划、基地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逐步迈进了“快车道”。

以人才为导向探索共赢模式


涉农高校大学生暑期研学活动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在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过程中,我市始终将人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今年8月下旬,我市举办了2021年市校合作涉农高校大学生暑期研学活动。来自山西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中北大学、吉林大学等多所大学的20余名返乡大学生参加此次研学活动。

研学团队先后前往盐湖区西张耿村、中农乐水果产业基地,万荣县贾村乡苹果主题公园、高村镇三益源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临猗丰淋牧业有限公司,永济凡谷归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智慧农业及现代果业种植技术、苹果种植情况和农耕文化、畜牧业产业发展情况等。

此次研学活动以点带面传承了运城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农耕文化,展示了运城农业发展成就,激发了返乡大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助力家乡建设的热情。其间,不乏有学生表达了大学毕业后投身家乡建设的志向。

吸引更多优秀学子回乡发展,吸引更多外地人才来运创业。早在市校合作工作开展之初,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就已对农业企业接纳高校学生实习需求的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今年暑期共有22家农业企业,为大学生提供了150个实习岗位,专业涉及农学、园艺、果树、畜牧兽医、食品加工、销售、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会计文员等。

在人才引进合作方面,我市已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林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9所院校达成实习基地合作意向。暑假期间,永济市7个省级龙头企业引进了32名实习生,稷山县引进了西北农业大学4名研究生到岗实习,夏县接纳了吉林大学的4名实习生,河津市与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达成实习基地合作意向,万荣县与山西农业大学签订了大学生现代农业实训基地建设协议,新绛县建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山西师范大学签订了“实践教学基地”协议。

市校合作是转型发展蹚新路的迫切需要,是增强人才竞争力的特殊需要,是集合各方面优势的现实需要。“下一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以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加快补齐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科技短板、人才短板为引领,遵循互利共赢原则,准确把握合作时机,推动合作项目落地见效,为促进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苏丽红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