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以“三治融合”助推乡村振兴——河津遵循乡村实际推进有效治理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9-22

张建强 吴晓征

近日,在河津市柴家镇吴村巷道提升改造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对主巷道进行水泥路面浇筑。为进一步提升农村道路交通水平,该村对大小巷道进行提升改造,工程从8月中旬开始,分别铺设主巷道7000余米,支巷道14000余米。

近年来,河津市把乡村有效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坚持党建统领,协商共治,法律服务,道德激励,将“三治融合”工作辐射到基层治理的各个角落,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市先后涌现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村1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村1个,全省标杆党支部1个,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31个,市级以上文明乡村18个。

坚持党建统领

打造基层组织新标杆

阳村街道三迁村退役军人、党支部书记许冬晓创办互联网公司,安排本村30余名青年就业,牵头成立“菜宝宝”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线上线下服务,将当地传统小菜产业做强做大;樊村镇魏家院村返乡创业青年魏超超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大胆调整产业结构,引进荷兰石榴进行推广,现已发展400余亩;清涧街道何家庄村实行整体搬迁,村“两委”协调各部门为搬迁工作出人出力,使得村集体经济步步向好。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河津市委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大舞台,积极发现培养有能力、敢担当、作风实、品德高的农村党员队伍和致富带头人,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在农村“两委”换届选举中,该市大胆起用了一批复转军人、返乡创业青年担任农村主干,下派32名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大力推行“三基”建设“三四”机制,抓好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实“三会一课”、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等制度,推进“两评一考”,开展“万人计划”,强化无职党员、流动党员管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面擦亮“富民强村”“幸福家园”党建品牌,更好地实现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此外,在今年的村(社区)“两委”换届中,河津又推出了“三项承诺”制度。推行“先定事后选人”选举模式,积极推广“先晒业绩、后绘蓝图、再选班子”的经验,把党员群众的注意力从“选什么人当官”引导到“选什么人干事”上来,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全面实行候(竞)选人竞职、创业、辞职“三项承诺”制度,承诺内容经乡镇(街道)党(工)委审核后公示。

工作中,该市坚持“三步四抓”的工作方法,健全完善“一核两委一会”村级自治模式,全面落实“六议两公开”,以自上而下带动和自下而上推动“双向构建”为基础,建立“村民说事”平台,探索“小组自治”“楼宇自治”等微自治形式,让群众自己“主事、议事、办事、评事”,形成管理、决策、治理、评议的全闭环。同时探索制定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明确“清单之外再无权力”,使村干部做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努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升级版。

目前,全市125个行政村对村级重大事务及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严格按照“动议”,即支部、村委会结合本村实际对村中大事、要事的安排部署,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的工作程序,实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健全法治网络

提升乡村治理硬实力

河津司法部门探索建立“以村级平台为前沿哨所、乡镇平台为主阵地、市级平台为中心枢纽”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网络,从“四前”环节入手,即宣传走在工作前、排查走在预防前、预防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广泛开展群防群治活动和“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进村活动,破解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瓶颈。

公安部门把农村法治建设与打击农村黑恶势力作为稳定基层政权、护航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河津市公安局党委班子成员多次带领包村民警入村宣传,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先后收集有价值的举报涉黑涉恶线索12条,打击了10个黑恶势力团伙,为乡村治理和稳定和谐起到了很好的护航作用。

僧楼镇北方平村将德高望重的乡贤吸纳到人民调解委员会中,充分发挥熟人社会的“情治”作用,今年以来共调解各类纠纷36件,形成调解卷宗,双方先“签字画押”,再“握手言和”,颇具仪式感的流程走完后,涉事群众往往“一笑泯恩仇”。

小梁乡南梁村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综合利用项目过程中,班子成员挨家挨户讲政策、算成本、谈好处,引导村民主动参与、筹资筹劳,3公里长的支管网仅20天就建成投用。

健全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创新普法依法治理提档升级工程,引导群众自觉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培养更多的“法律明白人”。

近年来,河津市深入开展法治进农村工作,大力宣传人民群众关心的扫黑禁毒、精准扶贫、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和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增强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调解七进、服务三零”专项活动,印制宣传海报,努力营造“有纠纷找调解员”的浓厚氛围;利用“艺相约”主题文艺巡演活动开展普法宣传。

推行德治激励

提升乡村治理软实力

南桑峪村以“三馆一堂一台”为载体,构筑村民精神家园,进一步培养村民“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崇高品德,通过教育村民留住乡愁、知耻明礼、乐善好施等措施,引导村民奋发向上、积极有为;张家堡敬老孝老志愿者队,以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载体,开展节日慰问、理发、上门打扫等志愿服务,引导村民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2019年以来,该市共有8人被评为山西孝老模范,有6人上了省市好人榜。

据悉,该市大力实施道德建设、移风易俗、乡村文化建设,全面增强群众文化自信,提升文明素质,利用道德约束,助推乡村自治工作。在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中,该市共有41个村19572户参与了创评活动,评选出五星级文明户399户,四星级文明户7059户,在辖区营造了人人争当文明户,家家都有好家风的浓厚氛围。通过编辑优秀家风家训集,打造乡风文明文化墙,建设乡村文化记忆馆(村史馆)等方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正确价值取向,弘扬社会正能量,激励广大农民主动投身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

该市构建覆盖全市各村的乡村志愿者服务体系,从组织上进行规范引导,从制度上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从活动项目发布上突出农村实际,让志愿者活动有组织、服务有平台、活动接地气。该市围绕乡村治理,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和“耿小二”服务,将“放管服”改革向乡镇和农村延伸,健全以政务服务中心为主体、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为延伸的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建立集综合治理、市场监管等于一体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腿”,加快实现“智慧治理”。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