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夹马口引黄服务中心“五大建设”带动“五区协同”——

一泓清水润泽百万亩农田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8-30

记者 王文军 通讯员 许引弟

运行中的吴王水源站(资料图片)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本着让黄河能够更好地造福运城人民、润泽河东大地的原则,夹马口引黄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胸怀“国之大者”,在服从全局、服务大局中校准航向、找准定位,协同推进政治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项目建设、环境建设“五大建设”,在加快推进灌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笃定前行,以奋斗姿态担当起创建党建内嵌品牌灌区、运管探索先进灌区、用水效率领跑灌区、节水续建样板灌区、生态治理标杆灌区的历史使命,为灌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用水保障。

近3年来,夹马口灌区年均上水量1.8亿立方米左右,年灌溉农田220万亩次,在山西12个大型灌区中排名第一。

如今,一幅水清、渠畅、业兴、景美、民富的乡村新画卷正在101.11万亩灌区大地上徐徐展开。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队伍建设为保障,创建党建内嵌品牌灌区和运管探索先进灌区


中心帮扶的万荣县东埝村南坡引水工程、临猗县三管村小型提水站均已建成通水,新增灌溉农田1.5万亩,数十万农民告别了过去靠天种庄稼的历史,用为灌区农民群众办实事的实际成果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中心全面挖掘引黄文化,大力弘扬新中国成立后几代引黄人在治水管水实践中形成的夹马口精神,建成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水润河东,造福于民”引黄文化展览馆,讲好黄河故事、灌区故事,让“为灌区人民谋福祉、为引黄事业谋发展”的初心使命不断折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延展出新的丰富内涵。

中心实施临猗老机关改造项目,在盘活中心现有固定资产的同时,解决基层职工住房需求;完成部分基层生产单位办公用房建设、屋顶防水改造以及厨房、宿舍等生活设施配套建设,改善基层职工办公和生活条件,进一步激发基层职工正向发力的决心和信心。

……

近年来,中心将党的领导内嵌到灌区治理全环节,始终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要求,找准政治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品牌建设载体、路径和方法,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灌区发展实践,用坚强的组织建设支撑灌区发展实践,用科学的顶层设计指导灌区发展实践,用过硬的专业本领推动灌区发展实践,切实推动中央、省委、市委部署决策在夹马口灌区转化为生动实践。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心将党史学习教育同转变队伍作风、释放治理效能、解决群众需求结合起来,经常性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得干部职工的政治能力和专业素质能够跟上新时代发展的节拍、适应现代化灌区建设的需要。同时,中心党委把严的主基调贯穿于队伍管理全过程,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干部职工,拿出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实行机关行政科室包联基层生产单位办法,把人财物和权责利对称下沉到基层,营造“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的工作导向;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基层生产单位、科室人员绩效工资高于机关行政科室人员绩效工资,建立“以岗定薪、岗换薪变、以绩立酬、绩优酬优”的分配制度;实行干部职工轮岗制度,同等条件下多个部门、多个岗位间进行过交流或轮换的,且实绩突出的干部职工,优先考虑使用……共同形成激发基层职工正向发力的有效机制,人心思干的新队伍风貌在中心已经蔚然成风。

上级主管部门、灌区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夹马口引黄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和支持度均得到明显提升,中心在2019年被中国灌区协会授予“最具时代精神的魅力灌区”称号,2020年被水利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复审授予“全国水利文明单位”称号。

以制度建设为根本、项目建设为支撑,创建用水效率领跑灌区和节水续建样板灌区


中心根据灌区实际和运管需要,重新优化内设机构设置及职能配置,逐一明确人员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全面修订完善近100项运管制度,编制完成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手册、口袋书及宣传册,构建“目标科学、职责清晰、管控严格、考核精准”的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系,使泵站提水、干渠输配水、群众用水的每项工作、每个岗位、每段流程均有章可循、有度可量、有规可依。

中心遵循“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重要原则,根据定额标准、气象数据、种植结构及需水规律等关键信息,科学制定全年总提水任务并层层分解至各泵站、干渠、支渠、斗渠,对提配水任务、机组单耗、供水及时性及平稳度、渠道千方水运行公里损失等指标进行定量考核、节奖超罚。

……

近年来,中心把标准化规范化的理念贯穿到工程运管全领域,以管理制度的刚性约束和绩效考核的正向激励,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统筹保障和合理满足水需求,推动夹马口灌区在管理模式上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在用水方式上由粗放型向节水型转变,在发展形式上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在效益模式上由单纯关注农业效益向统筹关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转变。

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中心准确把握灌区发展阶段特征、演进趋势、内在规律,把水泵技术革新和节水工程建设作为“硬节水”的关键举措,把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软节水”的重要手段,硬件和软件建设同时发力。在硬件建设方面,中心对灌区的泵站机组、渠段及渠系建筑物逐年升级改造,支渠改造均采用现浇砼“U”型断面结构,对灌区内地形条件成熟的地块采用低压管道输水,在节省占地面积的同时,较渠道输水可减少输水损失8%左右,输配水效率和灌溉保证率大幅提升。在软件建设方面,中心开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1套、智能闸门远程监控手机App一套,所有提引水口配齐量测水设施,对视频图像、信号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处理,对机组开停、闸门启闭等进行自动控制和调节,对输配水进行全程监督和管控,实现灌区运行管理自动化控制和精准化量测。

目前,灌区一次灌水周期由20天缩短至12天;亩次用水量由82立方米减少到63立方米;按年上水量1.8亿立方米计算,斗口以上年节约水量可达3461万立方米。灌区水资源配置优、水供应成本低、水利用效率高、单方水产出效益大的“四赢”格局初步显现。中心在2019年被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联合授予“灌区水效领跑者”称号。

以环境建设为载体、生态保护为要义,创建生态治理标杆灌区

夹马口引黄干渠东张段横穿临猗县东张镇1.2km,作为渠道供水的咽喉段,担负着夹马口、北扩、东扩三大灌区73.6万亩农田灌溉的输水任务。多年来,由于历史原因,渠道两侧私搭乱建现象严重,东张镇街东村、街西村5000余人,街道两侧商户50余户及驻镇所在机关、医院、学校等单位的生产、生活污水直排入渠,给下游农田灌溉用水以及即将实施的临猗坡上人畜吃水、工业用水项目带来一定影响。针对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中心站在推动夹马口引黄事业健康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历时5个月,对东张段违建和污水进行集中整治,实现南北两侧2.8公里排污管道全部贯通,生产、生活污水通过34个集水井成功引入沟道池塘,确保了一渠清水润农田。这是该中心加强黄河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的缩影。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新形势下,黄河的生态保护被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近年来,夹马口引黄服务中心以保护黄河水源、提升黄河水质为目的,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持续推进灌区渠道生态治理活动,为渠道“疏通脉络、清肠润肺”,最大限度地呵护黄河水、利用黄河水,实现一泓清水持续滋养灌区群众。

夹马口灌区共有干渠6条长125.43km,支渠57条长386.39km,斗渠1649条长1756km,贯穿临猗、永济、万荣3县(市)15个乡(镇)302个村庄。沿线个别群众向渠道乱排污水、倾倒垃圾等不良现象多年来时有发生,不仅影响水利设施、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还污染水源水质,破坏水生态环境。针对这一情况,近年来,中心完成灌区工程设施确权划界,健全工程安全巡检、隐患排查和维修养护制度,对夹马口干渠东张段等重点部位、危险渠段和关键建筑物设置安全围栏,安装视频监控,设置统一警示牌,并安排专人实行每日巡查,实现全封闭式管护;同时联手县、乡(镇)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向沿线乡村发出通告,通过排查登记、宣传公示、登门告知、封堵拆除等手段,积极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水生态水安全。

黄河水资源是我市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同时也是沿黄城镇生活、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用水的最主要水源。在做好黄河水资源保护同时,中心还坚持向涑水河临猗段和涑水河临猗县城段滞洪区输送生态补水,促进涑水河水体自净能力得到提高,与灌区沿线县乡合力建设集通行、绿化、美化、湿地涵养于一体的沿黄生态带、景观带、产业带,扮靓灌区生态环境。

时光不负奋斗志,答卷之上写初心。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夹马口引黄服务中心全体人员正以最严的水资源控制、最优的水资源配置、最小的水资源消耗换取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让夹马口灌区成为守护粮食安全的“丰收之源”、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服务运城发展的“转型之源”,奋力打造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灌区!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