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山西>

【我的入党故事】侯东升:爱家乡 回家乡 建家乡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8-13

编者按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用“我的入党故事”,共同追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伟大历程,书写时代华章。

翼城县西阎镇香菇产业党支部书记侯东升,是一名90后,2015年大学毕业后谢绝多家公司邀请,返回家乡——山西省翼城县西闫镇曹公村,一个地处中条山麓的小山村,用他所学专业知识带领村民发展香菇产业,并走出一条依靠特色山珍共同致富的康庄大道。

2012年,侯东升在大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着学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凭借优良的品德、师长的呵护,留在城市或许会很快成长为一名时代弄潮儿。但入党时满怀抱负的铮铮誓言、深处大山乡亲们的致富渴盼,让他很快做出决断——爱家乡、回家乡,爱家乡、建家乡。

曹公村地处中条山林区边缘,自然植被覆盖完好,独特的小区域气候,是品质优良野生菌类的天然种植场。侯东升结合自己生物科学专业所长,决定发展大棚香菇种植产业。

“说干就干”是年轻人的个性,也是抢抓市场机遇的法宝之一,但在祖辈生活在大山里的乡亲们的眼里却成了“愣头青”“冒傻气”的代名词。果然,反对的声音首先来自父母,“好不容易供你娃上了大学,不就图你在外闯荡出个名堂能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你倒好,不但回来土里刨食,还要穷折腾!”

讲营养、讲市场,讲生长环境、讲产品定位营销。或许并不是父母听懂了他讲的“将来发展”有多靠谱,而只是不忍看着儿子的在执着中痛苦,总算是同意了他的“折腾”。

跑材料、跑资金、跑工人、跑施工,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施工,侯东升的8个大棚总算盖起来了。购买菌种,栽培菌棒,侯东升依然忙的不亦乐乎。菌棒上架后,侯东升就吃住在大棚里,一会查温度,一会调湿度,就像照顾一个个刚出生的婴儿一般。

第一批香菇终于长出来了,可是喜悦的背后他却又发了愁。香菇比较娇气,不耐储存,自己又没有气调库保存,销路是个大问题。他只好坐上班车去县城菜铺挨家挨户推销。好在他的香菇质量好价格低,慢慢地就打开翼城的市场了。

创业第一年,虽然经历了重重困境,但是收获还是喜人的,这也给了侯东升和家很大的信心。

2016年,他开始扩大规模,从当初的8个棚逐步扩大。随着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的香菇也越来越多,之后他成立了合作社,聘请了工人,购置了设备,建了冷库,一步步完善自己的基础设施。

侯东升虽然年纪不大,种香菇的时间也不长,但他为人实诚,香菇品质高,慢慢地很多顾客都成了回头客,销售的路子也从周边的县市延伸到河南、河北、广东、福建等地。每年的6月份到10月份是反季香菇销售的旺季,许多收购商慕名前来,排队等候收购他的香菇。自此,侯东升的创业史也成了十里八乡的佳话,大家亲切地送给他一个“香菇小王子”的称号。

2017年8月,年轻的侯东升被选举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参与村两委的工作后,侯东升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老百姓相信我,我觉得应该要为村里做一些事儿。”他当即就提出带领全村农户种植香菇。

2018年10月,侯东升荣获临汾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9年5月,侯东升设计的作品在山西省农村干部双带培训创业设计大赛荣获第一名;2019年10月,西阎镇党委成立了香菇产业党支部,侯东升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负责全镇香菇产业的规划和发展。

截至目前,侯东升的香菇合作社累计投资500余万元建立山耳农场,共流转土地120余亩,发展种植香菇大棚60余座,年产量达100万斤,提供用工岗位30余个。“做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更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侯东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