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情感讲述>

烈士女儿罗力立

感恩生活的一切馈赠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8-06

◆她曾是国民党兰州沙沟监狱最小的囚徒,父亲罗云鹏1938年担任中共甘肃省工委副书记,1946年在沙沟监狱壮烈牺牲

◆她曾和西部歌王王洛宾是狱友,王洛宾为她专门写了歌曲《大豆谣》

◆她唯一的儿子身患疾病,80多岁的她一直照顾着已经46岁的儿子

◆她是康杰中学的一位普通人民教师,虽然经历了许多生命磨砺,但依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记者 孙芸苓 实习生 吉梦琳

◇引言

今年6月27日,由中共兰州市委、兰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在兰州音乐厅举行。晚会上,一位特殊的嘉宾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她就是来自山西省运城市的罗力立老师。这位八旬老人铿锵有力的一段话,感动了现场观众,赢得阵阵掌声。

罗力立,康杰中学高级语文教师,1961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1994年退休。她的父亲是中共地下党原甘肃省工委副书记,1946年在狱中惨遭敌人杀害。罗力立1939年出生于甘肃兰州,8个月时,和父母一起在兰州被捕入狱,直到7岁才出狱,被称为“活着的大西北的小萝卜头”。她还写了《大豆谣》一书,记录了他们一家三口6年的狱中生活。

罗力立的父亲罗云鹏原名张会璇,又名张敬载、张西平,黑龙江巴彦人,1926年春考入齐齐哈尔省立第一中学,同年冬转入天津南开中学学习。他曾参加校刊编辑工作和读书会活动,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年初,他被派到兰州,担任中共甘肃省工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他参与领导恢复和发展甘肃各地党的组织,坚决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4月起,他担任中共甘肃省工委代理书记,全面负责省工委工作。1940年1月,他仍任省工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在复杂危险的环境中积极开展党的工作,6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审讯时,他义正词严地斥责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反动行为。在狱中,他鼓励难友坚持斗争,绝不屈服,1941年春节曾组织难友越狱,不幸被抓回。在长期关押期间,罗云鹏坚贞不屈,继续组织难友采取各种形式的斗争。1946年2月25日,罗云鹏在兰州大沙坪慷慨就义。

8月4日,记者来到了罗力立老师的家里,听她讲述那段艰难且坚忍的荣光岁月。今年已是82岁高龄的罗老师,思维敏捷,言语铿锵。

“父亲分别的目光是我一生的灯塔”

1938年年初,我的父亲罗云鹏初到兰州时住在共产党员罗扬实家中。为了应对国民党军警、保甲的盘查,他和罗扬实以兄弟相称,遂化名罗平,后改为罗云鹏。1940年,国民党警察在兰州进行全城户口大检查时,我的父亲被捕。警察突然闯入家中,而此时前来召开工委会议的省工委书记李铁轮和省青年委员会书记林亦青,正好留宿在家,由于二人没有申报临时户口,我父亲为他们申辩,结果一同被捕。随后,我的母亲(省妇女委员会组织委员)樊桂英,立即将工委的秘密文件等销毁转移。中午,大批军警包围了我家,翻箱倒柜进行搜查。第二天早上,军警来到家里便将母亲和仅8个月大的我带走,关入了兰州沙沟监狱,自此开启了我们一家三口6年的狱中生活。我原名叫罗俐丽,在狱中,父亲为我改名罗力立,是“有力量地站起来”的意思,“力立”的寓意也蕴含了父亲对中国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

抗战胜利后,随着国共谈判和“双十协定”签订,本该无条件释放被关押的共产党员,但善于玩弄两面手法的国民党反动派却在策划屠杀阴谋。

1946年2月的一天,看守通知要提审父亲,他知道敌人要下毒手了。父亲临走时深情地看着我和母亲,他告诉母亲:“带着孩子,有机会的话要好好回‘家’。”然后,他亲吻了我的额头,毅然走出牢门。当时的我不懂父亲所说回“家”的意义,只记得父亲那双大眼睛里闪着亮亮的光,后来才知道,父亲说的“家”便是回到党的怀抱,党就是家。

罗力立老师向记者展示她喜欢看的《红岩》 孙芸苓 摄

“感恩生活的馈赠,让我不断成长”

共产党员是最坚定的,也是最乐观的,把监狱变成了学校,虽然我不能上学,但经常有人教我识字,教我唱歌。长大后,我选择当了一名中学教师。我站在教室的讲台上,也是继承父亲事业最好的一个平台。几十年来,我心甘情愿做一名普通教师,力争上好每一堂课,把每一堂课都当成一个节日来对待,让每一个学生在课上都有收获。

这些年,虽然生活经历坎坷,但我依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每天陪伴儿子、照顾丈夫,是我如今最主要的任务。看着儿子一点点进步,我感觉非常欣慰,儿子的陪伴也是我的福气。年逾八旬的我,感恩生活的一切馈赠。

襁褓中的罗力立

“狱友西部歌王王洛宾给我写了《大豆谣》”

童年对我来说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不幸的是,我从小就生活在监狱里,什么都没见过,每天吃的是黑面糊糊,里面放着几片土豆。牢房里时常会传出鞭打犯人的声音,幼小的我都习惯了。那时,国民党如果杀害了狱友,母亲都会让我去向他们鞠躬告别。当时的我就是监狱里的“小萝卜头”,经常给狱友们传递信息。

直到7岁,我才随母亲出狱。当时在这个沙沟监狱,我和母亲的牢房对面住着一位大胡子叔叔,他喜欢唱歌,还经常给我讲故事,我非常喜欢他,听他唱民歌是我童年最快乐的事情。

后来,我才知道大胡子叔叔名叫王洛宾。王洛宾是一位著名音乐家,人称“西部歌王”,代表作《在那遥远的地方》耳熟能详,深受人们喜爱。还有他在兰州狱中即兴创作的《大豆谣》,优美的旋律也一直伴随着我。

在狱中的一天,4岁的我钻到王洛宾叔叔的牢房里问他:“你知道什么东西最好吃?”王叔叔猜了半天都猜不到,我告诉他:“最好吃的是蚕豆。”我手里握着一颗捡来的蚕豆,这时周围的人都掉下了眼泪,因为我在牢里除了黑面汤,什么都没见过,感觉蚕豆特好吃。王叔叔的眼睛也湿润了,没有笔,他便用卷起的牙膏皮,在烟盒纸上即兴写下了感动许多人的《大豆谣》。“蚕豆秆,低又低,结出的大豆铁身体。小莉莉有志气,妈妈的哭声莫忘记。长大冲出铁大门,全世界大豆属于你”。后来,我根据自己的这些亲身经历,编写了同名纪实文学《大豆谣》一书。

王洛宾叔叔对我的影响十分深刻。他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在监狱放风时,他在院子里跳舞,边唱边跳,还教我唱歌、唱京戏,给我讲故事,他的乐观深深感染了我。

再见到王洛宾叔叔,已经是1994年3月10日。这一天,王洛宾带着一包蚕豆,专程到运城来看望我和母亲。当时的母亲已经瘫痪在床无法言语,王叔叔手捧一束鲜花站在母亲床头时,母亲泪流满面。感慨万千的王叔叔,唱起了“蚕豆秆,低又低,结出的大豆铁身体”……

在监狱里我还得到了许多长辈给予的温暖,让我感恩至今。当时,狱中还有一位年仅20岁出头的狱友,名叫胡润宝,留洋归来,被关押在监狱的小号。我在狱中没有玩伴,时常从送饭口钻出去,到他的牢房玩。我叫他“大朋友”,他教我认字,教会我第一句英语。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大朋友”与我的父亲同一天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可是就算马上要牺牲了,我这个“大朋友”还想着我没有玩具,把自己贴身的毛衣拆了,给我做了一个毛线球。但他自己呢,穿着单薄的衣衫,顶着凛冽的寒风,从容地走向刑场,最后牺牲在他奋斗过的地方,长眠在这片大地上。

1994年,罗力立(左二)与王洛宾先生(左三)等在解州关帝庙留影。

记者手记

“在康中工作几十年,她不计名利,默默奉献。教学上她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支撑,有着渊博的知识积淀做后盾,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她难点讲解举重若轻,分析课文或谈笑风生,或语重心长,或情意充沛。同学们说,听罗老师的课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她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又是学生尊崇的精神导师。她是深受学生爱戴的康杰名师。罗老师是生活上的强者,她旷达洒脱、谈笑风生,颇有中国典型知识分子的风范,她同样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康杰中学原校长路胜利如是说。 如今罗力立老师的家里还挂着她80岁寿辰时学生们为她贺寿送她的牡丹图。罗老师一生经历坎坷,童年入狱,中年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晚年养育患病的儿子。可她性格爽朗、积极向上、心态平和,从不抱怨生活。 她说虽然儿子有社交障碍,可是他一直陪在身边,他是上天派来的天使。“感恩生活的馈赠”,采访最后,罗力立老师的这句话令我们印象深刻。罗老师说,她最喜欢的一首歌名就叫《感恩》,她经常和儿子一起唱: “感恩每一滴水珠/它把我来滋养/感恩每一枝花朵/它带给我芬芳……感恩父母给予我生命/感恩老师教会我成长/感恩帮我的人啊,使我善良……”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