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舜乡处处绽新颜
——黄河千里行漫记(16)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7-28

垣曲县新城镇美丽乡村左家湾村   见习记者 陈方斌 摄

垣曲,中条山腹地的一个革命老区县,是黄河流经山西的最后一个县。千百年来,黄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舜乡儿女。

近年来,垣曲县委、县政府积极布局沿黄经济走廊和高质量建设,各项产业蓬勃发展,乡村建设铺开美丽画卷,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犹如彩带将垣曲东西“牵手相连”……美丽的舜乡处处展现出新的面貌。

旅游公路——

一条“彩带”联东西

时到夏至日,记者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垣曲段)进行了实地探访。

在大山深处的垣曲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清水河下亳段施工现场,筑路工人冒着酷热在紧张地施工,各种大型施工机械往来穿梭,忙个不停。

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垣曲历山段,站在漂亮的木质观景台上,向下俯瞰,只见蜿蜒曲折的公路在郁郁葱葱的山间盘绕,宛如一条美丽的“彩带”不断向前延伸。在这里,来自河南洛阳的游客张先生和家人正在欣赏美景,他告诉记者,垣曲不仅是理想的避暑胜地,还是欣赏黄河美景的绝佳之地。

当我们来到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运城段)的终点,也就是黄河板块旅游公路与太行板块旅游公路的交汇点——垣曲县历山镇西哄村时,看到红蓝相间的彩色公路与晋城市阳城县相汇。在这里生活多年的村民李师傅告诉记者,旅游公路的修建架起了运城、晋城两市群众交流的桥梁,促进了垣曲和阳城两县的交流,也带来了两地经济、旅游的发展。

6月22日晚9时许,当记者一行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同善段返回时,公路两侧太阳能华灯绽放,一条明亮美丽的灯带沿着公路伸向远方。公路上,人们有的驾车兜风、有的骑行散心,甚至有的夜跑锻炼。光影下的旅游公路成了人们休闲放松之地。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垣曲段)总长114公里,长度位列全市沿黄县市之首,而施工难度也是最大的。不比平原修路,这里几乎全是山区道路,造价高,在平原修3公里,在山区可能仅能修1公里。部分旅游公路是在原有山区道路的基础上,进行裁弯取直、路面拓宽修筑而成的。目前,旅游公路已经完成62公里,余下的52公里正在进行路基整修、山体防护、排水建设以及道路绿化,预计今年年底全部完工,为垣曲县全域旅游建设助一把力。”垣曲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车文丙告诉记者。

美丽乡村——

颗颗“珍珠”绽异彩

垣曲县城北部的中条山脚下是亳清河的源头。这里植被繁茂,水量丰沛,是垣曲老百姓假日休闲消暑之地,也是绝佳的康养之地。美丽乡村左家湾村就位于这里。

沿着亳清河北延段,经过正在建设的垣曲文化中心,我们来到了左家湾村。只见民居雅致天然,校园简朴整洁,巷子干净悠长,欢笑声不时从农家院里传来。时值饭点,一些农家院中飘来了阵阵的饭香味,让人仿佛置身于记忆中的故乡。

这得益于近年来左家湾村借助脱贫攻坚,实行整村搬迁,为康养小镇腾出空间;合理布局产业,为康养小镇营造良好的农旅氛围。该村于2020年10月成功举办首届“山西垣曲左家湾康养体验月”,进一步扩大了康养品牌宣传、推动了康养产业发展。目前,瓦舍水库、生态水系修复、环山旅游路、沿河堤坝建设等政府实施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建军介绍,左家湾山环水绕、气候清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生态优势明显。左家湾康养小镇将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森林资源优势,围绕生态农耕体验园、特色民宿区、生态森林涵养区、水库休闲区、生态康养居住区,规划建设康养小镇,最终把左家湾打造成“垣曲后花园”“生态康养地”。

地处中条山腹地、距离县城27公里的王茅镇亳城村是小浪底库区移民村。这里民居红瓦青砖典雅古朴,巷道整洁,村民广场、戏台、小游园等设施一应俱全,是省移民示范村、省级精神文明示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村党支部书记常三红是个精干的中年人,说话快,嗓门大,满口的垣曲方言倾情地给记者讲着村里的故事。

近年来,亳城村将生态建设作为发展的前提与保障,在库区消落区发展潜水莲藕2000亩、桃园200亩,同时依托千亩荷塘基地,连续开展3届垣曲县荷花节,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同时,该村打造“百家姓、百家训”,兴建村史馆,把家训“展出来”,让村民“融起来”。积极创建森林村庄,着力“增绿、保绿、用绿”,探索发展“森林+旅游”发展模式,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产业富民——

特色特产兴舜乡

垣曲是山区县,与我市其他县(市、区)相比,地理环境独特,出产颇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该县依托山区气候优势,大力发展核桃、香菇以及特色编织等特色产业,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富民之路。

“华峰核桃不一般”,这是业界对该县华峰乡核桃的称赞。华峰乡核桃产业在业界有着风向标的地位。

近年来,垣曲县把核桃经济林确定为“一县一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大力引导扶持,共发展核桃经济林30万亩。建成我市首家核桃科技园,将核桃产业和智慧农业相结合,让核桃产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2012年,该县被确定为“全省优质核桃示范园区”。2013年,华峰乡2.2万亩核桃连片示范区被确定为“国家级优质核桃示范基地”。

“娟娟香菇真吃香”,这是老百姓对垣曲县娟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肯定。该合作社位于新城镇清源村,年产值1200万元,带动30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这是清源村村民席娟娟十年磨一剑取得的成果,也是产业富民的典范。

近年来,该合作社遵循“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理念,紧紧围绕全县现代农业“三园两区”总体规划,创新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原料、统一制棒、统一菌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六统一”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合作经营、劳动务工、菌棒发放、全权托管“四帮扶”模式,目前在皋落乡皋落村已建成一座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100余亩,集生产、经营、储存、销售于一体的优质香菇示范园。

“杞柳编织欧洲青睐”,一根根普通的黄河边的杞柳,成为深受国外青睐的“硬货”,这是垣曲古城杞柳编织产业的奇迹。

垣曲县古城村杞柳编织厂目前的主打产品是杞柳做成的柳帘。该产品颇受欧盟国家喜爱,远销英、法、德、意等国,每平方米平均售价10美元左右,预计每年可创外汇收入300万美元。目前,古城镇发展杞柳1000亩,优质柳条亩产可达2000公斤以上。杞柳种植基地和杞柳工艺品编制厂可提供就业岗位约500个,实现人均收入2万元左右。杞柳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促进了产业健康、滚动发展,保证了产业的长期效益,极大提高了群众收入,促进了乡村振兴。

结束语:

漂亮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美丽的乡村、壮观的产业园……随着在垣曲县采访的结束,我市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带走廊建设千里行采访活动也画上了圆满句号。

回望大河,千里奔腾。黄河流经河东大地,滋润着河东土地,滋养着河东人民。她如一幅幅壮丽的画卷,展现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着灿烂的河东文明。未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将进一步担负起保护黄河生态的历史使命,肩扛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责任,为运城高质量转型发展接续奋斗。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