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强化战略合作 撬动真金白银

——市委市政府主动对接省级银行机构成果显著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6-10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运城市金融生态环境有了根本好转,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加强,金融产业实现了稳步发展。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同各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沟通合作,吸引多家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运调研洽谈合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会见座谈,并赴太原拜会相关银行负责人。市政府先后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华夏银行等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省级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4月9日,市委书记丁小强专程赴太原拜会国家开发银行山西省分行行长郭振兴。6月4日,市长储祥好专程赴太原分别拜会中国银行山西分行行长臧新军、民生银行太原分行行长王军。各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运城生态环境的彻底改善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运城经济发展的良好前景充满信心,看好运城、支持运城、投资运城的热情持续高涨。

信贷投放力度不断加大。各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计划在2020年至2022年3年期间,向我市提供不低于1000亿元的新增贷款,紧紧围绕市委“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和全市“1311”重大工程项目,支持先进制造业和新材料、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产业,支持运城市交通、医疗、教育、装备制造、城镇化建设等优势产业、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民营中小微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区域发展战略、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普惠金融、个人消费升级、社会民生、智慧政务等。截至4月底,全市各项贷款余额达1565.70亿元,比年初增加115.05亿元,增幅为7.93%,增幅全省排名第三。

高效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聚焦水利、生态保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扶贫村提升工程和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等重点领域,服务打造运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围绕《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规划》要求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工程,重点支持生态储备林建设,黄河、汾河、涑水河沿线县域生态保护和污水治理、生态修复、水资源利用等工程,大力支持“五水同治”项目;支持蓝天碧水净土保护工程,重点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民生工程、清洁能源和节水设施工程;支持运城黄河滩涂土地整治,盐临夏一体化区域发展,黄河金三角区域协作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河东文化开发工程,围绕运城文化旅游基地规划,支持文旅景区、服务设施和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及黄河文化公园和黄河文化开发利用。

高效支持项目建设。各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全市“1311”重大工程项目特别是社会民生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立足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领域,建设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增动能的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一是综合交通运输项目建设。积极支持山西省交通领域项目建设,支持纳入国家和省高速公路规划网的优质高速公路项目和重要的国省干线公路及其连接线项目。二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运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纳入市政府年度规划的重大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重点支持运城市文化艺术中心PPP项目、鸭子池水生态综合提升工程PPP项目等重点项目。三是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支持运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重点支持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污泥处置、再生水利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以及包括垃圾焚烧发电在内的综合利用等设施建设。四是物流产业园建设。积极为运城市辖区内的现代物流枢纽、产业园区、大型物流园区建设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截至4月底,各银行金融机构支持“1311”重大工程项目信贷余额为95.46亿元。

高效支持产业升级。各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支持运城市各类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科技创新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加强合作,以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消费升级、节能环保为着眼点,高度关注与消费升级相关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一是支持先进制造企业,积极介入以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通信、医药、军工、新能源汽车等为主的先进制造业,支持列入重大技改、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的重点项目。以《中国制造2025》为导向,积极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备研发和规模优势、产品市场需求稳定、产业链完善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等领域先进制造业。二是加强对绿色信贷业务支持,紧抓我省为“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融资创新项目”名单省份的机遇,运用较低融资成本支持节能环保、清洁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等项目。三是支持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择优支持行业中有效益、有市场、有竞争力的行业优质骨干企业,加强对行业龙头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优化布局和国际产能合作的融资支持。

高效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各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关注小微企业有序复产复工过程中的各项金融需求,积极运用经营快贷等线上产品满足小微企业短期融资需求,运用“银政通”、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购建贷款等产品支持复工小微企业的中长期贷款需求,充分发挥银行“融资+融智+融商”的普惠金融综合服务优势,择优支持实体和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围绕“专精特新”“双创”小微企业,在“智创城”、“双创”孵化平台、创新创业集聚区内的小微企业等提供优惠利率和专门产品,提供差异化的信贷支持;服务重点民生项目,对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绿色、科技、功能农业发展过程中壮大的民营企业、核心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和农业龙头企业着重布局,对其上下游产业链条上的民营和小微企业加强对接,做好供应链金融,特别是重点支持参与疫情防控的重点医用物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重点行业。积极融入能源革命和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对科技制造型企业、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环保项目、新能源、新材料等制造业和民营经济组织,依据企业的需求和经营发展现状,合理提供信用、中长期信贷支持。同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针对相关客户执行优惠利率,降低小微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的融资成本。截至4月底,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145.85亿元,较年初增加23.74亿元,增幅为19.4%。

高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各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青年返乡创业、农村青年自主创业、妇女创业创办的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微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开展产业联合体推进模式,持续加大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创新推动农产品出口平台、一二三产业融合平台、运城特优产业平台及产业集群平台建设。围绕省政府“加快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推进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在建设高品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快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优“晋字号”农业品牌、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绿色循环发展方面强化合作,通过“果库贷”“南果贷”信贷产品,共同推进果品转型升级,打造“运城苹果”区域品牌,提升“运城苹果”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截至4月底,全市涉农贷款余额为922.5亿元,较年初增加46.4亿元,贷款增量占全市各项贷款增量的40.33%;“南果专项贷”余额达48.78亿元,目前已累计投放142.39亿元,2021年投放达39.16亿元。

高效拓宽融资渠道。各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一是通过ABS、供应链、融资租赁等创新融资产品,拓宽融资渠道,及时满足重点企业及中小微企业的合理需求,切实保障企业连续性的资金需求,助力实体经济良性发展。二是以供应链业务为切入点,加强与重点优势行业合作,优选先进装备制造、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的上下游客户,加大对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客户的扶持力度。三是完善服务小微信用体系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努力改善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现状。四是积极支持运城市优质“双创”企业发展,通过创新知识产权质押、大数据增信、政府资金补偿等新型风险缓释方式,整合建设银行集团、战略伙伴、金融同业、政府等资源,给予企业“融资+融智”全面支持。(张善文)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