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东北抗联教导旅的成立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5-13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伸向东北三江平原,三江地区成了东北抗日联军的发源地和主战场。从1936年4月起,日本关东军制订了毒辣的“三年治安肃正计划”,企图通过归屯并户、建立“集团部落”、无人区等方式,隔断抗联与当地群众的联系,以达到让抗联失去唯一给养源而自消自灭的目的。战斗、饥饿、寒冷等因素导致抗联部队人数锐减,到1940年只剩下不到1000人。

1939年下旬到1940年初和1940年底到1941年初,中共东北各省委和东北抗联先后在苏联远东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召开了两次会议,史称“伯力会议”。

“伯力会议”以后,东北抗联在苏联远东边疆区乌苏里斯克市同符拉迪沃斯托克之间山区的一个小火车站附近,建立了两个战略性和阶段性休整的基地,即北、南两个野营。野营的建立,为中共东北党组织的统一领导和东北抗联建立统一的军事指挥机关提供了前提条件。

在此期间,东北抗联三个路军的领导人考虑到祖国东北和朝鲜民族解放运动的远景计划,需要养成一支对日作战的骨干力量,以便领导祖国东北人民开展长期对日斗争。为此,周保中、张寿籛等向远东方面军军事委员会表达了愿望和诉求。

1942年7月16日,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周保中、张寿籛同苏联远东方面军司令员阿巴那申克大将经过协商,决定将留在苏联远东境内的东北抗联部队加以扩充整理,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以培养东北抗日救国游击运动的军事政治干部,锻炼优秀游击战士,使之能在东北解放战争之际,积极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党史纵横》)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