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让群众在方便满意中感受教育整顿成效

市中院24条便民措施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5-13

本报讯(记者 张君蓉 实习生 贠廉心怡)继4月27日“我为群众办实事,切实解决执行难”第一次集中统一行动后,市中级法院5月11日举行了第二次集中统一行动。第二次行动中,市县两级法院共拘留5人、拘传46人、传唤2人,执行完毕34案、达成和解协议22案、执行到位176.07万元,查封房产2套、强制腾房1套、交付申请人车1辆等。

为推进全市法院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市中级法院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全市法院系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切实解决执行难”专项行动。不仅如此,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中级法院党组牢牢扛起主体责任,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队伍教育整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正风肃纪、反腐强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先后出台了3类24条便民利民惠民措施,让群众在方便满意中感受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

走进市中级法院诉讼服务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立案诉服“一次性告知”展板最为实用。该院将各种案件立案材料清单在展板上明确列出,依法简化立案流程,对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案件,争取当场立案,让案件当事人“只跑一次”。在该院推出的立案诉讼10项便民利民惠民措施中,“跨域立案”窗口的开设,方便了很多依法需要到外地立案的当事人。而在“跨域立案”窗口,当事人可以就全国范围内其他法院管辖的一审民事、行政和执行案件,递交材料。市中院接收材料后会作为协作法院,审查材料后通过专用系统将数据推送至管辖法院,推动完成跨域立案。依托诉讼服务网、山西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律师服务平台等信息系统,市中院推进诉讼服务事项网上申请、网上办理,快速审查,让群众立案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用跑”。市中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还建立了在线调解工作室,当事人可使用微信小程序与调解员进行远程视频调解、线上签字确认,让群众不出门就可以解纠纷。如果当事人想了解案件进展情况,还可以拨打12368诉讼服务热线。

当事人立案除了选择所在地法院,也可以就近到人民法庭办理。目前,我市36个人民法庭实现实质化运行,并推出6项便民利民惠民措施。人民法庭坚持在法庭驻地办公办案,就地接待群众、就地调解、就地审判,实现“一法一助一书一警”的基本办案力量。 

36个人民法庭均实现了法庭直接立案,解决当事人立案难的问题。人民法庭还与所辖村镇建立网格化联系,实现“村官+法官”的调解模式,建立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外,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对婚姻家事案件,尤其是赡养、继承纠纷和邻里纠纷案件,市中院坚持巡回审判,就地开庭,把法庭搬到偏远村庄、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百姓家中,让法官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确保审理一案、教育一片。

执行是法院各项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板块,事关胜诉方的实际权益能不能真正落到实处。为千方百计做好执行工作,市中院执行局推出8项便民利民惠民措施。主要是建立局长负责下的执行案款“一案一账户”专人动态管理机制,申请执行人出具“执行案款发放账户确认书”,执行案款到位后,申请执行人可通过电子数据传输方式出具收款凭证,不来现场可办理领款手续;开通执行案件线索提供平台,将“阳光执行微信小程序”二维码嵌入受理通知书、执行通知书,便于申请人下载注册“阳光执行微信小程序”,随时与承办人沟通联系;承办法官通过“12368”电话主动向申请人反馈案件进展信息;对申请执行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和抚恤金的“三费一金”案件,开通绿色通道,由承办法官主动上门服务,加大执行力度,缩短办案周期;设置执行案件接待室(台),主要负责信访接待、联络承办法官和案件查询“一站式”服务;对符合执行救助条件的申请执行人,按规定及时启动执行救助程序等。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