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诗书画成就的一页华彩

——读毛迎春《一蓑烟雨》偶感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5-11

□孙芸苓

人常说诗书画同源,偶然翻看毛迎春新作《一蓑烟雨》,有诗、有书、有画,慢慢品来,人生况味“诗酒茶”似乎在一个集子里表达全了,顿感这本书沉甸甸的。

品读着诗句,我的记忆闪回到30多年前,因为诗歌第一次见到毛迎春的情景。那个面色白净、性格腼腆的爱诗少年,目光里透着一份清澈的书卷气。

后来,一起编辑过《诗报》,开过诗歌沙龙。再后来,又走散在岁月里。

如今回想,对那个白面书生印象很深的细节,都与诗歌有关。记得那时他写新诗,每每有了新作就会拿来送我评析修改,我们一起谈诗论赋,真有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感觉。

几十年过去了,看到毛迎春这本旧体诗集,感慨良多。这本诗集里不仅收集了毛迎春的200余首诗,而且还云集了运城书画名家的作品,让人品读诗词意境的同时,又欣赏了书画的魅力,诗词书画相得益彰,更显书的厚重和华彩。

鹳雀楼遗址看黄河断流

身微可许负苍天,

四顾群山皆不言。

孤雀清音犹绕耳,

满楼浩气已盈肝。

千年代谢斜阳外,

万载辉煌碎瓦间。

望断长河须一醉,

谁人续得大唐篇。

这是一首豪气冲天的诗,让我刮目。那个看似柔弱的白面书生,竟有如此浩气与豪气,缘乎酒?还是缘乎读书人的良知?

让我愈发感慨的是,这首诗由王陆先生书法表达出来,更是意境相谐,增加了诗的那份厚重。不知是作者有意还是无意,这首诗配王老师的书法,真是相得益彰。

满是浩气的诗意,竟然让王老师写出几多沧桑,有了一种厚实的感觉。诗书相呼应,营造了一种高度。书法的古拙和诗歌的浩气浑然相融,给读者带来了一个高度、宽度及厚度的立体感受,使得诗作更丰满了。作为第一辑“醉里抚剑”的第一篇,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也读出几分作者的用心与高格。

告别大河

黄土如潮送大河,

长风万里接高歌。

千年一瞬无豪杰,

试问缘谁起巨波。

这首诗是赵倞先生用隶书书写,书法透着一种干净,一如诗人当年的目光。长风万里接高歌的意境,让赵倞写出了一种安静之美。其实书法家表达的意境和诗作者的意境是不谋而合的。那是一种纯净的超然之美,好像走了好远的路,登上某个台阶,眼前豁然开朗,有一种站在高处静看风景的感觉。

钱塘江观潮

潮头未见已闻声,

浪静风平万马腾。

我为潮头添一桨,

潮头助我缚苍龙。

这首诗由赵玉汉老师书写,赵老师的书法以俊秀著称,可这幅作品却让我有一些意外,估计是被诗人的豪情感染,赵老师的这幅作品比以往我熟悉的字体奔放了许多,有种老夫偶发少年狂的感觉。笔走龙蛇,有种跳跃的美,一改往日的娟秀俊逸,似有苍龙摆尾的气势,给人一种激情。

抚臂再问手中铁,

何日弯弓定天山。

这两句诗是原旭东的手笔,法度中正,却有种力度,展示了原氏书法的功底,比起我之前看到的旭东书法多了几分筋骨,和诗句的豪迈情绪呼应,让人顿生几分感慨!

除了书法,还有杨俊艳、郭捷等几位画家的配画。这本集子诗书画集于一体,让人在品读的同时,有一种穿越时间和跨越空间的感觉。至于本集的诗作,此处不需赘述,黄勋会先生的序及各方家的诗评已给出很好的论述。只是,还须再说一句,毛迎春的诗,有几分担当,有几分超然空灵,更有一份诗人的情怀,也是难得。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