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上古时代的祭祀之月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1-27

农历最后一个月为什么称“腊月”?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钟亚军解释,在古代,腊月和祭祀有关,是祭祀之月,而腊祭当日则被称为“腊日”,这种说法由来已久。

《礼记·郊特牲》中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说的是在上古时代,伊耆氏(指上古时代的天子称号,也有说是上古时神农的帝号)最先过蜡祭,每年十二月,人们就在万物中搜索、捕猎能吃的东西,带回来做食物。其中的“蜡”就是后来的“腊”,在汉朝应劭的民俗著作《风俗通义》中说:“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这是每个朝代对腊日的称呼。

“关于腊的解读,有几层不同的意思。”钟亚军说,《风俗通义》中说“腊者,猎也”,古人用打猎捕获的食物祭祖先、祭百神。此外,在《隋书·礼仪志》中说“腊者,接也”,有新旧交替的意思。

有句话说“进了腊月门,转眼就是年。”腊月是一年的岁尾,此时农事早已结束,但人也不闲着。古代人们在这个时候祭百神,祭祖宗,对一年的得与失有个总结,并怀着急切的心情,迎接新年。“从腊八这一天开始,人们要喝腊八粥,紧接着还要扫房、祭灶、写春联、剪窗花、办年货等。”钟亚军说,腊月里,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的物资了。

“在北方,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人们除了祭祀,更要抓紧时间准备,这就到了年关了。”钟亚军说,民间关于小年的歌谣把年关人们紧张的节奏展现出来,“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这段时间人们几乎一天都不得闲,但却充满了对生活欢乐的向往和期盼。 (《银川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