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1-11
舞狮是中华民族一项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除了舞狮这样的表演艺术,在我国民间建筑、造型艺术、娱乐乃至文学中,狮文化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说来有些奇怪,自古华夏本无狮,狮子是域外传来的一种异兽。
建筑上的狮子多半是帝王、官宦和豪富们权势的象征。不过,既然成了祥兽,狮子也不可能只为权贵专有。宋代以来,狮子在世俗化、程式化过程中,逐渐深入到民间,并多半以玩具的形式出现,为百姓们喜闻乐见。
陕西凤翔的泥塑玩具狮是当地民间艺人按照自己的观察和欣赏习惯,将传说中的兽中之王与狗、猫的具体形象相结合,使狮子形象憨态可掬。这种狮子的造型夸张了狮子的大头和眼睛,突出了一排大而白的牙齿。山东临沂、潍坊的民间布制玩具狮子,头部做得与身体一样大,眼睛、耳朵、尾巴都做了充分的夸张。把一头凶猛的狮子变成憨态可掬、稚气横溢的可爱形象。
北京的棕狮用泥块做头,用布片、排须做成耳朵和身躯,再施以彩绘,成为活脱脱民间舞蹈狮子的缩影。
广东和福建的民间彩扎狮子,用彩色的布料、毛绒剪贴拼制,通体用金银线刺绣,绒球点缀着狮头,整体形象显得色彩俏丽,活泼生动。
民间狮子玩具的创作中,艺人们抓住了狮子的头部特征,突出眼和口,让人一看便知是狮子,做到了“神似”。狮子的身体上绘有花草,尾巴和双腿采用“写意”的方法表现,使狮子具有孩童天真、稚气、健壮的意趣,为狮子艺术注入了浪漫的新生命。 (《北京日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