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驾骡车曾经也须“持证上岗”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1-08

我国古人已经意识到持证驾驶的必要性,即便当时还是马车当道。

古人出行多靠马车,所以对人车分流以及马车的速度、载重等都有严格的规定。秦朝时期的《除吏律》还提出,“御人”技术4次不过关,撤销驾驶资格,罚4年徭役(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并处罚金。

遗憾的是,我国近代工业落后于西方国家,当时的国人对汽车完全没有认知,驾照自然无从谈起。但别以为只有开汽车才需要驾照,在民国时期,就连拉黄包车的、驾驶骡车的都需要驾照,而且制度非常严格。拿骡车来说,每一辆都需要有车牌号,骡车驾照上须登记骡子的颜色;而黄包车的驾照内容则是车身颜色、车牌和拉车人身份等。此外,民国时期的驾照不分ABC本,而是分为学习驾照、普通驾照和职业司机驾照3类。

据历史资料显示,我国最早的汽车驾照出现于1918年,至今已百年有余,驾照持有者为京师警察厅的一名汽车司机。从已经泛黄的驾驶证来看,左边是持证人的半身照片,右边是当时的一些有关交通规则的规定。此外,驾照中还提到了驾驶考核以及准驾地区和持有者个人信息等。1929年,当时的辽宁省会公安局对汽车司机颁发的许可证中,对车辆限速、控制车距和服从交警指挥等都有要求,如汽车每小时最快不得超过45里。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我国机动车都属于公车,职业司机从学习到最终领取驾照得需要两三年的时间。驾校从20世纪90年代陆续出现,如今,手持驾照的人数逐年递增。(《南都晨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