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眼镜何时开始?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1-08

现在眼镜为寻常物,古代有吗?相信大多数人可能会说“没有”。其实不然,这个明代瓷画(如图)上就绘有一个官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他戴着乌纱帽,胡须花白,脸庞清瘦,据他的年岁,判断戴的应是老花镜。从瓷器底足修胎釉色青花发色以及粘沙底来看,应该是明晚期的瓷器。

明万历时期,文学家田艺衡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条中道:“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节,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明末张自烈《正字通》:“叆叇即眼镜。”看来明晚期有眼镜不会有问题,那么明朝的眼镜到底从哪时开始的呢?

嘉靖年间,张靖在《方州杂录》中说,“所得宣庙赐叆叇,如钱大者,形云母而质甚薄,以金镶轮,纽之合则为一,歧则为二,老人目皆不辨细书,张此物于双目,字大加倍。”看来,明代的眼镜还是很奢华的:宣庙所赐,以金镶轮,可以折叠。明嘉靖郭瑛在《七修类稿》中云:“闻贵人有眼镜,老年观书,小字毕见,诚世宝也。”

活动在万历年间的小说家,罗懋登在其《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第五十回写道:“永乐八年,满刺加国王朝贡叆叇十枚。”从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的明人绘画《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中,可以清楚看到明永乐时已有眼镜不假,图卷中,在挂有“兑换金珠”招牌的金店门口,有一位老者鼻梁上架着眼镜,只不过没有看到挂于耳后的双腿和系于脑后的线带。(《内蒙古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