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缔造高质量育人的新样态

——2020年全市教育工作回眸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1-08

 ■记者 李宏伟 通讯员 李 军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心关注下,全市教育系统进一步强化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以坚持党建立教、坚持立德树人、坚持规范办学为工作目标,深化改革创新,系统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队伍建设优质化、学校管理科学化、办学特色多样化、教育教学高效化,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用扎实的惠民举措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缔造了河东教育高质量育人的新样态。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布好均衡局

去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进一步优化城乡学校布局,按照“就近就便服从就优”的原则,通过各县(市、区)稳步推进优化布局工作。重点对小规模学校和30人以下的教学点进行逐一研判,在保证入学的基础上兼顾公平和效益,全市农村中小学校由“十三五”初期的777所减少为728所,保留了30人以下的教学点70个。持续加大学校建设投入力度。继续扩大城区学位供给。各县(市、区)结合各自实际科学编制了3年建设规划。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改造力度,实施123所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改造,补齐短板,目前已全部完工。扩大办学模式改革成果。2020年疫情期间,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的通知》,指导各集团校按照“停课不停学”要求,开展了线上教研、集团校内部优质课共享、学生线上交流等多样化教学活动;同时,通过积极推进“三个课堂”建设、举行集团校展示汇报会、制定科学考核机制等方式全面推动办学模式改革向纵深发展。目前共建立集团校(联盟校、办学共同体)111个,实现了办学模式改革全覆盖,“城镇挤、乡村弱”的痼疾基本解决。

招生制度新改革下活一盘棋

去年,我市建设了“2020年运城市义务教育招生报名平台”,以市为单位报名,以县为单位录取,全市一盘棋,做到了三个“突出”:一是突出公民办同步同权,研究制定了《关于降低民办学校占比的专项整改方案》,合理引导生源在公民办之间有序流动,严防出现“掐尖”“选拔”等无序和不规范的生源竞争。从2020年的报名数据来看,往年摇号录取比例最高时可达8.8∶1,而在2020年,民办择校热降温明显,最高比例仅为1.5∶1,全市选择民办学校的学生占比仅为25.1%,较往年最高时的36.2%降低了11.1个百分点,降幅明显,成效显著;二是突出教育公益属性,对公办学校未录取和民办学校未中签的学生,由招生系统根据学生的户籍所在地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到公办学校就读,严防“辍学”现象发生;三是突出疫情防控常态化,通过“招生报名平台”动态掌握每所学校的报名情况,合理分配家长到校核验资料时间。整个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平稳有序进行,社会各界反响良好。

“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激活教育人

去年,我市在万荣、垣曲、新绛3个县2019年试点先行的基础上,其他10个县(市、区)按照“3374”试点经验(突破3大改革障碍,重构3个县管体制,推行7种校聘模式,健全4类分配制度),全面完成“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全市教育系统实现了管人、管事与管财相统一,广大教师实现了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同时,新绛、临猗、河津3个县、市校长职级制试点改革顺利进行,年底全部完成。“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大大激活了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积极奉献的激情,我市教育事业呈现一片勃勃生机。

职业教育不断改革创新一片天

我市积极推进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全市11所试点院校主动对接企业,创新实施“五双”举措(明确企业学徒和学生“双身份”,抓好学生在校学习和企业实践“双环节”,实行学校教师指导和企业师傅带徒“双导师”,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双目标”,形成学校育人和企业育人“双主体”),积极探索“工学育人、校企合作、学练一体”育人模式,首批试点的3所中职学校高质量完成试点任务,第二批8所试点院校正在加快推进。稳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立足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按照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品牌的建设思路,我市起草了《运城市财经学校和信息工程学校整合方案》,逐步形成专业设置科学、师资结构合理、优质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的办学新格局。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围绕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采取深入职业院校调研、召开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市政府制定了《运城市实施“1331工程”行动方案》,市财政3年列支5000万元,支持每校精准建设一个特色重点学科(专业)。目前,专项资金560万元已经全部到账,10所院校项目全部启动,社会效益初显,重点实施的19项科研攻关项目已完成15项,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引领大发展

我市着眼智慧教育发展规律和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立足我市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需求,经过深入调研、充分研究,制定了《智慧教育环境下中小学教育供给服务改革实验方案》,确定了全市智慧教育创新应用的总体目标、3项分类目标、6项重点工作和6项保障措施,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同时,在智慧校园建设上,完成了14所引领校、24所示范校和173所普及校的智慧校园建设任务,包括AI录播教室、智能化教室、创客教室等各类新型教室655间,形成了我市智慧教育应用环境的基本框架和梯次推进的良好态势;在空间建设上,完成了“运教云”2.0升级,空间导航支持“千校千面、万人万面”;在应用融合上实现了“应用要素化,要素应用化”的理念目标。《智慧教育环境下中小学教育供给服务改革实验方案》被省教育厅列入教育局局长改革创新项目,作为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一把手工程,支撑引领运城教育现代化快速发展。

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解决入学难

2020年,我市多措并举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共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1所(新建9所,改、扩建12所)。同时,通过“增、建、收、改”等形式将我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高到55.37%,圆满完成了省定目标任务。同时我市积极认定扶持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去年共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71所,超出省定目标任务13所。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园规范科学发展。我市推进小区配套园专项治理。目前,全市已完成配套园治理45所,完成率90.32%,剩余6所正在积极推进。

另外,在中心城区,新建的圣惠小学(人民路新校)、第五幼儿园建设工程顺利进行。2021年,第五幼儿园项目将继续投资314万元,于5月底全面完工,9月正式开学。目前圣惠小学(人民路新校)校内已完成投资7668.5万元,幼儿园教学楼主体完工。小学北教学楼、行政楼主体完工。2021年,该项目将继续投资4000万元,预计7月底全面完工,力争9月正式开学。

农村办学条件改善助力乡村振兴

去年,省教育厅向我市下达了“建设和改造119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任务,根据各县(市、区)实际情况,我市最终确定改造123所。一年来,各县(市、区)克服上半年由于疫情造成的工程进度滞缓,抢抓暑期施工“黄金期”,所有改造任务已于去年10月底全部高标准完成,比预期提前两个月,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亿余元,完成改造面积16余万平方米,新增学位3242个,极大提升了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学生的生活标准,使得广大农村学校成了乡村最美的地方,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

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细致暖民心

全市公办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是我市从2020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开展的一项民生工作。前半年,由于疫情影响,各年级课程进展均有所延缓,去年5月小学复课后,各学校纷纷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采取每天下午增加一节课的办法,补齐课时。9月新学期开始后,全市13个县(市、区)和市直共325所公办非寄宿制学校按照“一县一案”“一校一策”多样化模式,全面铺开公办小学校内托管服务行动,5885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惠及7万多名学生。同时,我市从进一步减轻家长负担的角度出发,将课后服务工作同校外培训机构整治相结合,鼓励学校利用周六时间开展免费兴趣社团活动。目前,逸夫小学、运师附小等市直学校周六免费试点社团活动已经全面铺开,参与学生爆满,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素质教育齐发展教育春满园

一年来,全市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清明祭英烈”“新时代好少年”“我们的节日”“圆梦·蒲公英”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2200余场;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为27所市直中小学校(幼儿园)5万余名学生进行了戏曲传统文化讲座和精彩戏曲表演,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奋斗情怀,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市实验中学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市文化艺术学校在第24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摘得两朵戏剧“小梅花”;在山西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赛中,康杰中学、垣曲中学和万荣中学获得高中组好成绩;在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全国跳绳联赛中,临猗县崇相西小学取得了九金三银三铜的好成绩。同时,我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国防教育活动,空军招飞录取人数全省第一。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